感染性手术管理规范为了进一步做好感染性手术的防控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特制订本规范。一、填写手术通知单1、患者入院即常规做乙肝六项、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抗体检测。择期手术将检测标在手术通知单上;急诊手术也应加急做上述项目检测,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检测结果待回报”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报手术室。2、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3、无上述四项检测结果回报的患者,手术室一律按急诊及感染性手术处理。二、手术安排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2、有条件的医院,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三、患者转运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1-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四、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附件1)五、围手术期防控措施(一)手术前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戴双层乳胶手套。6、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二)手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手术人员避免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如发生针刺伤按照《道里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处理流程》执行。(三)手术后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以下要求处理(1)疑似或确认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标准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为134-138oC18min。3、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脱卸防护用品时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在手术间穿、脱手术衣操作规程执行(附件2)。六、环境清洁1、空气:普通手术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并使用500mg/L氯制剂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达到30min以后再拆卸清洗。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拭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使用500mg/L氯制剂擦拭消毒;如有体液污染,使用2000mg/L氯制剂消毒,保留30min。3、地面
感染性手术管理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