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范孟喆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一、:①、直觉臆断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②、推测地球是球体。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③、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④、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注意:地球是一个了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①地球的最大周长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①、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②、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③、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围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是地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④、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①、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②、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注意: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在南北极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①、维度:赤道的纬线是0°,是纬度的起始线。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②、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注意:经线是等长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③、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5、区分东经和西经:经度和<180°左西右东经度和>180°左东右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地球上最长的纬线:0°纬线。回归线:°°的纬线。极点:90°的纬线。经线: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80°的经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转/公转①自转: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1、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2、出现时间差异。②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地球又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赤道地区终年昼夜等长。3、形成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春—夏—秋—冬;南半球:秋—冬—春—夏)2.°N--90°°°°°°°°S--90°S)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①、地图: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③、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注意: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③、经纬网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 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剖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①、等高地形图: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地形图②、相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