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论文.doc:..关注凉山——关爱“失依儿童”摘要:去年春节前夕央视新闻的一则关于凉山〃失依儿童〃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当地孩子的生活状况,呼吁更多的社会群体去关注四川,关注那里的贫困儿童,让那里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在今年暑假我们组成了一个调研队去四川凉山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对学校、村民进行走访以及向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了解,我们得知了一些当地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了当地人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我们倾听到了当地孩子对读书的渴望,感受到了门地学校对老师的渴求,了解到当地孩子希望走出人山见识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当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政府及一些爱心社团付出的艰辛吋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他们无私的努力着、付出着,他们不求外界都知道他们,称赞他们。他们只是为了人更多的孩子能得到帮助,能够健康成长。正文:经过50个小时的火车之旅我们从厦门来到了凉山,一路上我们充满了期待同样我们也很激动,当我们对这边情况熟悉了一天之后,我们开始了我们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首先我们走访了昭觉县的两所小学。通过对“昭觉县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的走访,以及和该校教务主任郑斌老师的交谈中得知,这是一个寄宿制学校,而且在校学生每天中午都会有免费的营养午餐,这些学生家里大都比较贫穷,因为是寄宿制学校,这些孩子每周都要在学校呆5天,有些家里特别贫困的学生上学时就会带上刚一周的干粮。虽然条件很苦但这些孩子都很爱学习,很懂事,很单纯。他们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得到一本书就如获至宝。郑斌老师还向我们反应说,他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匮乏,一位老师不仅要教多个班的课,还要教不同的课,他们很希望能有老师或自愿者去支援他们。当听到他这样讲时我感觉心里酸酸的,这些老师真的很辛苦。孩子们渴望学习,憧憬未来他们每个人都怀着纯真的梦想,渴望有一天能有书读,能够增长见识,他们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就像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蓝天。可是他们就像禁于笼中想要飞,飞不出去。想要高飞,无法振翅。而这边的学校则是一心想为孩子传播知识,开阔视野,可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一个学校基础设施再完善,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老师的话,仍然无法很好地教书育人。从我们和郑斌老师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的渴望、需要老师。据郑斌老师讲述: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几所大学每年都会组织一批自愿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虽然总人数有二十几人但是放到凉山州这么大的、而又这么需要老师的地方实在很难改变当地教师短缺的现状,并且这些支教的团队并非所有的成员都被分配到各个中、小学有些被分配到了行政部门,真正分配到学校的只有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因此那边的教师数量依然十分短缺。正所谓:“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就是团结力量只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凉山,帮助凉山的孩子们,才能更大程度的改变当地的落后状况。为了让学校的教师岗位不再空缺,让孩子们的读书梦不再遥远,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凉山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虽然这边的生活状况和教育水平都不是很好,但国家、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都在积极努力的援助凉山。国家和政府是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中国公民的,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变一些贫穷地区的现状,但改变是一个过程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不可能立刻见效・SM基金组织在凉山州昭觉县建了一所青年职业技术学
成果报告--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