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一财务状况等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资源的所有者,或者用现款、或者用实物等,投入企业供其运营,企业在经营中加以运用,形成以企业名义所持有的各种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材料、货币资金等。但所有者的投入不是无偿的,而是对所提供的资产存在相应的要求权(会计上称为权益,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而且在客观上也必然存在着相等的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即:资产=权益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投资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资产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由于权益是由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能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因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也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基本要素。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例2-12】下列选项中,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的有(A、编制资产负债表B、成本计算C、平行登记D、复式记账【答案】AD【解析】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二经营成果等式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盈利水平。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用公式表示,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个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例2-13】下列各项中,影响利润的因素有(A、收入B、费用C、资产D、负债【答案】AB【解析】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所以影响利润的因素有收入和费用。(三会计等式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运动的结果最终总要以相对静止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项静态会计要素的变化上,从而使两个会计等式之间建立起勾稽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能够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收入可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
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讲义――会计等式【应试精华会计网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