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讲课人:谭松柏《沁园春雪》毛泽东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一、学生找,教师梳理:沁qìn莽莽mǎngmǎng分fèn外妖娆ráo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稍逊xùn风骚sāo还看今朝zhāo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停顿与重读品析语言,感受魅力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千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作者视野的辽阔。2.“惟余莽莽”中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惟”指“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3.“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顿”指“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因结冰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这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4.“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明确:“惟余莽莽”承应“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看”和上面的“望”能否互换?明确:不能。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的“输”和“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识”说明了什么?明确:这里的“输”和“逊”都是“差、失”的意思。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有为之君,武功昭著,他们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作者把他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贬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成吉思汗,作者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在惋惜中更带嘲讽之意。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数”是“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三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旧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复兴中华的真正英雄。2、让我们整理所体会的情感,带着这些情感再读课文。上片:英雄豪迈、气势磅礴下片:惋惜批判、信念坚定3、作者词的上片写景表现了什么?下片却写了多位帝王其目的是什么?诗人在上片写景表现了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片写历代帝王中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并一一点评,用他们的功过不足,想说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的体现。4、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学了读了这首词后,是否有了一名新时代中国人的觉悟!⑴拥有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信念;⑵继承和发扬先辈们那种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⑶肩负起民族崛起的重任。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