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摘要: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一般把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随着时代的推移,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铸造工艺发生了演变,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体现了中通文化的多样性。对青铜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可以加深对夏商周、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理解,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青铜时代造型艺术纹饰青铜时代,又称青铜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获得的第一批成果之一。青铜器自她诞生之日,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信仰、审美等密切相关,体现并映射出强烈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青铜文化。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毫不夸张,铜文化是一部缩写的中国百科全书。研究中国的铜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铜文化的发展概况青铜文化是除甲骨文之外,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1、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经考古发掘,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品种较少,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但是应当承认当时人们已能够制造容器。一般小遗址也出土铜制品,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2、鼎盛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礼乐器可以代表中。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常见的纹饰有饕餮纹、蝉纹、蟠龙纹、云雷纹、涡纹、重环纹、窃曲纹、波带纹等。这一时期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3、转变时期;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二、青铜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特性青铜文化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使用青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知识水平总的概括,一直延伸到社会结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等等。中国青铜文化,以其独有的精湛工艺和娴熟的铸造技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内容为世珍重。1、青铜器的造型、纹饰所反映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性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丰硕的成果,而且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为世界艺术长廊增添了奇光异彩。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
青铜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