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镇第一初级中学赵红蒹葭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重点)3、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难点)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新课导入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3、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检查字词掌握情况。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1、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用几个来概括作品的美?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2、具体赏析诗歌的美(分组讨论)。(1)含蓄美体现在:文字简约、形象可感、余音绕梁。(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从表现手法与内容进行比较。《关睢》:重章叠句、赋比兴;“窈窕淑女”形象优美鲜明。《蒹葭》:重章叠句、赋比兴;“秋水伊人”形象朦胧飘忽。追求者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比较《关雎》、《蒹葭》的异同播放《蒹葭》歌曲,学生唱会《蒹葭》背诵并默写《蒹葭》。布置作业诗情恋寻伤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不畏险阻、可望而不可即友情、爱情、理想蒹葭《诗经》作为古典诗歌的源头,对后世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原作成为不朽之作,甚至受它影响的作品也成为了经典。课外诵读欣赏《诗经》其他篇目,感受诗歌之美。课堂小结
蒹葭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