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功在当代利在千.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功在当代利在千1————————————————————————————————作者:————————————————————————————————日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兰平(兰州大学博士生) 《普门学报》自二OO一年元月创刊以来,已整整两年。该刊不仅内容丰富,且富有特色和新意,是研究佛教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该刊“特别报导”等栏目,也是我们了解佛光山弘法利生事业的重要窗口。本文著重从佛光山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方面谈点自己的感想,不敢谓有什么独到见解,只是一点读刊心得,以此作为新年的礼物,奉献给大家。佛教不仅具有宗教、哲学的深刻内涵,而且兼具教育精神,其所包容的教育思想、方法也极为丰富和深邃。“佛教”一词本意即指佛陀开示、教导众生。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次,其一生就是软化众生、开启般若的一生。佛教传人中国后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寺院本身所特有的清净氛围也是众多学士、文人参访修道的重要场所。佛法讲“入诸学堂,诱开童蒙”指的就是要佛教融人数育领域,而且应从二里蒙”起,直至贯穿人生全程。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佛光山教团组织也一直发扬佛教固有的文教传统,从学院禅林、佛教大学、社会义学到传授戒法,积极参与社会兴学活动,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一、坚持办学兴教,培养悲智双运、解行并重的现代化人才文教事业是佛教的慧命所在,杨曾文先生在(人间佛教的展望)(《普门学报》第八期)一文中说,自西元前六、五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具有高度学养的学僧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佛教人华后,学问僧在译经、传法、注释经论、建立学说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以来,监于明清佛教地位的衰落,僧人文化学养的下降和僧才的缺乏,一些远见卓识的僧人、居士大力兴办佛法学院,经营佛经刻印事业。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僧和佛学研究者,在整理编印佛教图书、开展佛教研究、推进佛教适应时代变革、倡导人间佛教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佛教教育活动中,僧教育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早年太虚大师在(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式)一文中说,通过僧教育可以造就主持佛教之僧才,可以使寺院成为授学、修养、弘化之处所,使佛法阐明,僧寺地位巩固,而社会民众亦均能得到佛教相当之利益。星云大师创建佛光山,其目的也是为了兴办佛教教育,培养佛教人才,进而达到软化社会、弘法济世的目的。为此,大师作了不懈的努力,一九六五年创立寿山佛学院,一九七三年创办佛光山丛林大学,一九七六年成立英文佛学院,一九七七年把佛光山丛林大学改为中国佛教研究院等等。至今为止,佛光山的佛学教育从第一级的中国佛教研究院,第二级的佛光山丛林学院到第三级的东方佛学院等形成了三个环环相扣、学制完整、互为体用的僧教育体系。在论及僧教育对佛光山弘法事业的作用时,满遵法师说:“佛光山开山三十五年以来,能有今日将佛法遍及全球七大洲,主要归功于僧伽人才的培养。”((佛光山丛林学院),《普门学报》第四期)可见佛教寺院通过兴办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民族培育英才,更为佛门的兴盛、弘法事业的扩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佛光山不仅积极倡导和推进僧伽教育,并且坚持以“悲智双运、解行并重”的标准来培养现代化人材。佛教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高度智慧,而且更须有佛陀的慈悲精神。中国自古就有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孔子施教,注

功在当代利在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pod0c
  • 文件大小115 KB
  • 时间2019-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