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风、教风建设————————————————————————————————作者:————————————————————————————————日期: 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学风建设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创造了重要条件。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先导,端正教风是建设优良学风的突破口。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其治学态度、道德水平、行为规范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它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完善教师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并积极探索教师管理的长效机制,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列为教师聘任、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真正使教师把育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一、以学生常规教育为载体促学风建设。学校要把对学生日常的教育,营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每个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和成才观,并由此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学生内在的约束力。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成才的基石。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引导和激励自己学习的主动力量。对于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其他校规校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正确的行为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提出了不同的训练要求:七年级侧重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和衔接,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规范》,并自觉地按《规范》要求做好有关校内的“基本行为习惯”。八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树立理想,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去认识和实现“规范”养成,注重“规范”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做到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自觉遵守“规范”。九年级侧重于将《规范》教育和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积极维护《规范》,并通过进一步的训练,使“自觉遵守规范”升华为自己道德品质的一部分。二是通过思想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明确学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对学习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参加祖国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立下远大志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加强学风教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