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其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其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就《孔子家语》记载,孔父叔梁纥原取鲁之施氏女,生下九个女儿。后又纳妾,生下一子,名孟皮,一字伯尼,而伯尼“病足”。叔梁纥又娶颜氏女颜征在,生孔子,时在鲁襄公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史书说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野合”是指其父超出周礼规定的合适婚配年龄。而孔子正是在有违周礼的一个婚姻下造就的。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孔子随其母迁至外祖母家所在的国都曲阜居住,17岁时母亲去世。如此一来,孔子可谓真正的成为一个孤儿。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在贫贱中成长起来的孔子影响了中国过去的两千年封建社会。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化为一堆尘土,但是如今他的名声依旧远播,全世界的孔子学院让这位为已不再存在的至圣先师继续活在世人的生命中。他通过留下来的典籍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调节着思维心态。那么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及他所生活的圈子是怎么看待他的呢?以下我将通过大量的引用《论语》中的对话来加以分析。一、孔子眼中的孔子对于孔子的一生,孔子自己是比较认可的,在《论语》中孔子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这句话对他的一生进行了一个概括。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大智之人的人生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变化,但是我们仅仅通过这些还在无法清楚的看出孔子对自己到底是如何评价的,以下我将从各个细节来看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一)伟大的教育家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乐学善教应该是他最大的优点了。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在他看来,与他同样忠信的人天下并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人中和自己一样好学的却并不多见,历史验证了孔子的这句话,也由此造就了这位伟人。孔子的好学不仅表现于此,在论语中此类记载很多。例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认为,为学、“诲人”的优劣全在己,一如他说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关于“诲人”,孔子在与公西华的对话中也说到自己“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同样,在《孟子正义》中孔子在于自贡问答时也说到自己“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并没有把自己神话,而是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朴实的“教书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也是孔子对后续之人的一种要求吧。(二)悲惨的变革家作为一个变革家,从实际出发,注重传承在我看来是孔子优于别人的地方。在礼崩乐坏的东周,诸侯对礼制肆意践踏,众人一味迎合时局,只有伟大的改革家孔子依旧在那位礼制奔波着,纵然他的努力基本付之东流了,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把它也作为孔子的一项优点在此进行叙述,因为一个时代中敢于坚持真理本身就是难能可贵。在论语中是这样来记录孔子这一高尚品格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其中“述而不作”的意思是只继承不创新,如此一来,人们通常会以为孔子一味保守、“复古”。事实上,孔子的这种主张有他自己的道理。南朝梁人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夫得制礼乐者,必须德、位兼并,德为圣人、尊为天子者也。所以然者,制作礼乐,必使天下行之。若有的无位,即非天下之主,而天下不畏,则礼乐不行。若有位无德,虽为天下之主,而天下不服,则礼乐不行,故必须并兼者也。孔子是有德五位,故

《孔子其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