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应该根据“一个社会产生的需求,塑造的国民性格”,而不是“满足当时人们需求的效率”来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市场经济的未来,肯定不仅仅是一场资本的盛宴。中者 杨 军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06-04 浏览:5578 收藏在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在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之后,都没有人能预见到中国的未来会是现在,可能很多人看清楚了方向,但是中国市场化转型之快和面临的问题,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称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是一个非凡动人的故事,在这故事中,企业一定是主角之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走到现在,崛起的企业家阶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变迁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样本。艰难生长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始自 1978 年,那么中国现代企业的起点应该是 1984 年。这一年,中南巡开启了经商的热潮。这一年,诞生了联想、万科、海尔、招商地产、上海大众等著名企业。这一年,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乡镇企业。这一年,马胜利开始了他的承包之路。这一年出台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超越了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界限,这是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大突破。劳动部决定把 1984 年工资作为以后几年工资增长的基数,刚组建完毕的四大专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年,是中国企业元年。上世纪 80 年代是万物初生的年代,一切都生机勃勃,这是一个绝对短缺的时代,到处都是市场空白,随便做点什么,都可以挣钱。炸油条、卖小米粥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不用懂企业管理。很多人在这时候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是大浪淘沙,卖方市场很快转向买方市场,80 年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人,到了 90 年代,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能持续掘金的,则是那些研究市场、逐渐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 80 年代也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全盛时期,涌现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平定模式等各种发展模式。在当时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下,乡镇企业作为非国有部门的迅速崛起,引发了许多讨论。其中魏茨曼和许成钢率先提出的“乡镇企业产权定义的模糊性”,得到不少学者的支持。这模糊性在一开始使当地政府愿意支持,实际经营者也有积极性,但发展到后来,产权的模糊,成了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80 年代末,出现两件对比鲜明的事件。1988 年,当地乡镇企业的带头人鲁冠球用1500 万向杭州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他所在的万向节厂的一半股权给参与创业的人,万向变成了民营企业,一度惹起诸多非议。但在 90 年代,浙江的乡镇企业开始普遍推进股份合作制。1989 年,临沂罗庄镇的王廷江,将自己一手创办的私企罗庄镇白瓷厂无偿捐赠给村集体,成了集体所有制企业。他由此得到诸多政治资源,当了村支书,得到当时的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接见,获得政府支持和大量的银行贷款,小小的企业成了华盛集团。两个企业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明晰产权,只是产权的归属正好相反,虽然后者并不符合市场方向。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乡镇企业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但随后几年,改制的压力越来越大。产权一直模糊的企业渐渐走向衰落。 80 年代的承包制也一度红火。代表人物马胜利,由承包 100 家亏损企业,让很多企业扭亏为盈,被邓小平接见,风光无限

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