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来源:北京市商务局网站日期:2006-11-14前言商业是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行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与首都城市发展环境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重要窗口行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维护市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体产业,是加速实现首都城市发展新定位、促进城市繁荣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全面、充分地实现首都商业的产业功能,促进首都商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本规划适用的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物流配送业、一般旅馆业、部分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以及特殊流通业等。规划实施期限为2006—2010年。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努力,北京商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在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开始转变,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品销售总额①、、,%、%,北京作为北方流通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凸现。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家用汽车、住房相关商品、通讯器材、数码电子商品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和重要的市场增长点。(二)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4年商业实现增加值②83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88亿元,,,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从业人员③,占全市二、%,是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为首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在全市各行业中仅次于金融业,列第二位。,高于全市各行业平均水平,呈现低能耗、高产出的集约型产业特征。(三)现代流通快速发展2005年,连锁经营已覆盖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领域85个业种,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达到188家,店铺5973家,,%,,企业规模、行业组织化水平和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物流配送业健康发展,重点公共物流区建设进展顺利,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快速发展,物流配送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流通效率的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连锁企业共建自有配送中心84个,%。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05年各类电子商务交易额④887亿元,三年增长了94%。商业公共信息平台——北京商业服务网覆盖面不断拓展,上网企业累计达到1105家。刷卡消费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三年增长了7倍,刷卡消费额⑤,增长了11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四)商业布局持续优化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市商业法人单位数⑥、,均居各行业首位,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网络。一大批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向城市社区、郊区乡村延伸发展,五年来,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覆盖率由40%提高到87%,上升了一倍多;2005年远郊区县村镇连锁超市、便利店累计达到1123个,88%的乡镇和53%的千人以上大村有了连锁超市、便利店。洗染、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业和典当、拍卖等特殊流通行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设施总体布局逐步优化。(五)特色商业发展迅速培育发展并正式命名了高碑店古典家具街、什刹海茶艺酒吧街、东直门餐饮街、马连道茶叶街、莱太花卉街和十里河家居建材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红桥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等特色市场成为京城独特的发展景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快速成长,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服装、电子、家居建材、汽车交易等专业市场发展较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商品检测、信息管理等功能日臻完善。(六)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初步建立成功应对非典、粮油市场波动及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市场压力,初步建立了以居民生活必需品为核心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重点商品政府储备体系,以及由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连锁商业集团组成的商品应急投放体系,市、区两级政府预测判断市场走势和有效调控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七)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加快发展连锁经营,促进了行业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大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流通领域一些突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健全完善协会组织体系,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