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生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阅读图书,二是社会实践。阅读图书是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直接从生活获取知识,二者并行不悖。古人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指从书本和社会两个途径获得知识。但是,人生苦短,一个人的体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亲身体验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也不可能遍游全球经见各个民族的生存秘密,更不可能与古人接触进入他们的生活领域祥察古昔时事,所以惟有读书可以包览这一切,可以窥视这一切,可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书是人类增长智慧的钥匙,是人类走向未知世界的门扉,是一艘通往知识彼岸的航船,它把人们从短暂的现实载向历史的海洋。书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能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的劳动、忠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还记得开学初,刚踏入大学的我是如此的迷茫,如此的不知所措。于是我读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它让我明白读大学不是读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是读高档的体育馆,更不是读豪华的公寓,而是学习系统的分析能力,从此我不再抱怨为什么要我们学微积分这以后都可能用不上的学科,也不再抱怨为什么要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这么抽象的资本主义原理,因为是它们提升了我们的思维,从而体现了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本质特征。当来到这边工作,显得沉闷,精神感到压抑时,我们需要调节,需要释放;当理想受到冲击,信念遭到摧毁时,我们需要慰藉,需要引导。于是,品读散文成了我宣泄的方式。手执一本散文,心灵得以抚慰;细品每一行文字,温暖由此滋生。“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这是朱自清先生对时间的真切呼唤。他曾把时间比做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他还把时间比做断了线的风
读书与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