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抽样、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理解抽样方法,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验样本和总体的关系。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数学思考:体会抽样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猜想、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受归纳在统计中的作用。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探索相同情况下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发展创新意识。问题解决: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抽样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经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抽样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抽样的必要性,能用样本估计总体。难点:不同的抽样得到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制定抽样方案对合理性、科学性、代表性较难把握。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同时也明白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抽样这一节课的概念较多,相似度较大且绕口,可能学生会在概念的了解上较为困难。基于这一点,本节课通过大量实例进行概念间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对于抽样这一节课的多个概念,都由具体的实例引出。在实例中进行变动加以区分不同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同时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原始数据中收集、整理、分析来得到对我们有用的数据,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新的内容。首先,老师想问个问题,我们班同学有多少人是带眼镜的?戴眼镜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教师】:恩。同学们把手都放下吧!老师粗略的看了下,大概一半的同学都是戴眼镜的。现在近视的学生比以前多多了,那么老师想了解全国的初中生的视力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意图】:通过了解全班同学的近视情况来引出对全国初中的近视情况的探究。2、体味回顾,揭示概念:【问题】: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三种调查方法:(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你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合适?【教师】:像(1)这样的调查方法是对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我们给这种调查方法下一个定义,叫做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对所要考察对象逐一调查。像(2)、(3)这样,从所有的对象中抽取一部分的调查方法,我们同样下一个定义,叫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从所有考察对象中抽取一部分调查。【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种调查方法做出评价,为抽样的必要性埋下伏笔。【教师】:第一种属于普查,工作量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