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法律特征
著作权的内容、主体、客体
著作权的取得、保护期限、权利限制
专利权的客体及其特征、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申请专利的原则
专利权的期限
知识产权法
§1 知识产权法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
1. 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
〖说明〗
“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
“产权”即所有权,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知识产权”的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在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转让和保护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 知识产权法概述
1. 保护范围:
中外学者通常分为:
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
版权(著作权)
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分为:
著作权
发现权发明专利
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
应用科学技术外观设计专利
成果权发明权
科学技术进步权
其他科技成果权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权
商标权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权
〖说明〗
发现权:是指发现人对自然现象、特性的新发现或在理论上概括出新的原理或对自然规律的新认识、得出新的定理所享有的权利。
发现权制度是一种奖励制度。
发明权:是指发明人对其新创造的能够被应用的技术方案、先进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在法律上有以下特征:
⒈知识产权是对同一客体同时可以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同它的创造人的人身不能分离,创造人对智力成果享有的人身权不能转让和继承。
⒉知识产权的客体须有能为人所感知的客观表现形式和首创性、新颖性。
客观表现形式,即可独占、利用的物质载体(有声语言、文字、图表等),否则不能被法律确认和保护。
首创性,以前没有。
新颖性,刚刚出现,能够充分的、越来越作为自身起作用。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
知识产权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占有、使用他的智力成果。
⊙例外,国家强制许可
。
是指知识产权只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有效。
。
是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期限。有效期届满,除依法续展的以外就丧失效力。
§2 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的概念
(一)什么是著作权?
是指作者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创作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民事权利。
(二)著作权的内容
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权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离、不得转让和不可剥夺的专属权,非作品创作人不得享有。
一、著作权的概念
著作人身权包括四种权项: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
作者有权决定:发表;不发表(不发表依法仍享有著作权);发表的时间和方式;不经作者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作者有权在作品上署本人姓名、笔名或不署名并禁止非创作人在作品上署名。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经作者同意不得修改其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所谓歪曲,是指作品的思想、观点、形象被歪曲。
──所谓篡改,即以作伪的手段改动作品的思想内容或精神实质,从而破坏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一、著作权的概念
──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财产权是通过作品被利用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我国著作权立法是根据利用作品的方式来具体规定作者取得报酬的权利。
著作权的权项有下列两类:
⑴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
复制权。表演权。指戏剧或音乐作品的公开再现,归作者享有。
播放权。展览权。
发行权。包括出版权,我国的作者作品的出版权一般授权出版社行使并由此取得稿酬。
制片权,是指作者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拍摄为电影、电视片或录像制品的权利。这些都应经作者授权并事先签订书面合同。
一、著作权的概念
⑵演绎权
演绎权是作者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利。演绎作品就是利用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和编辑所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和编辑人享有,受法律保护,但以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为原则。
知识产权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