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凌晨的一場「集集大震」,促使我國中央氣象局對地震震度分級作了檢討。中央氣象局地震站於集集大震發生時,、,,也就是說,地面的震撼程度相差了數倍,但一樣是六級地震。也因為這樣,不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麼這次地震震撼程度那麼大,卻和前次感受程度不怎麼大的地震同樣是「六級」。為解決這樣的問題,中央氣象局決定將現行六個級數的地震震度修正為七個級數,讓地震報導更能反應真實的情況。,名稱定為「劇震」。這樣的分級,將使我國的地震報導更為詳實。地震強度震度(級)名稱震動程度震度階0無感地震儀上有紀錄,人體無感覺。,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覺到。~,一般人均可感覺到。~,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盛水動盪,靜止汽車明顯搖動。~25gal4中震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較重傢俱移動,可能有輕微災害。25~80gal5強震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駕駛汽車者可感震動,重傢俱可能翻倒,設計不良之建築物有相當損害,大多數人因驚嚇而感不安。80~250gal6烈震重傢俱翻倒,房屋倒塌,駕駛汽車者嚴重受擾,井水發生變化,鐵軌扭曲。250~400gal7劇震山崩地裂,地層斷陷,地面顯著裂開,房屋與大樓倒塌,建築基礎破壞。~~30公里極淺地震31~70公里淺源地震71~300公里中源地震>301公里深源地震斷層可分那些類?比較斷層發生前與發生後的地層形狀可分四種:(1)鈍角向上拱起之正斷層。(2)銳角向上拱起之正斷層。(3)向右移動之右移斷層。(4)向左移動之左移斷層。台灣地震帶之分布情形如何?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1)西部地震帶,自台北南方經台中、嘉義而至台南。寬度約八十公里,大致與島軸平行。地震次數較少,但餘震較頻繁,持紅時間較短暫,範圍廣大,災情較重,震源淺(約十餘公里),地殼變動激烈。(2)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東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經過花蓮、成功到台東,一直至呂宋島;此帶北端自宜蘭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連,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此帶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灣本島相平行,寬一百三十公里,特徵為地震次數多。通常,震源較西部者為深。(3)東北部地震帶,此帶自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屬淺層震源
地震可分为自然地震与人工地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