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docx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设备技术部2003年3月点检定修制是一种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对设备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的技术支持模式。实践证明,推行点检定修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维护、检修费用。公司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实施点检定修制。为了更好地在公司内推行点检定修制这种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依据点检定修制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有关发电企业在点检定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制定本标准,以规范点检定修的各项管理工作。1范围 42定义 43设备点检管理 64发电设备定修管理 95点检定修主要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 106台帐和基本业务记录 127教育培训及考核 12附图1:点检业务流程 13附图2检修计划管理流程 15附录A:发电设备的A、B、C分类 16附录B:点检定修制主要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的表示 18Bl>检修技术标准表 18B2点检标准表 19B3给油脂标准表 20B4检修作业标准表式 21附录C:台帐和基本业务表 23C2:点检周报 24C3:点检员月报表 26附录D:设备技术部职责 34附录D:设备技术部岗位职责 41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方法和内容0本标准适用于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设备点检设备点检是借助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技术支持方法。2设备定修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实际状况确定检修周期和工期,,缩短检修工期,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检修质量,并使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负荷达到最均衡状态。3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设备检修管理体制,可以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点检人员是技术支持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面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未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其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绝缘等状态量,并对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判定,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5设备劣化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是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的总称。6劣化倾向管理劣化倾向管理是通过对点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劣化趋势和规律,实行预知检修的一种管理方式。7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测试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测试,是指按预先制定的周期和标准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计算汽耗、热耗、效率、供电煤耗(水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和性能指标,分析劣化点,评价设备性能。,是指在实施点检定修管理中,由于安全措施和质量监控工作的需要,点检方、检修方、运行方共同进行现场确认的一种工作方法。当仅需点检方、检修方和运行方中的任两方进行现场确认时,称之为"两方确认”。“四保持”设备的“四保持”,是指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是指实施点检定修制时,以主工序、主体业务的设备专业主管为核心、对跨工序、跨部门的协作作业有协作管理权的一种管理原则。11A、B角制A、B角制是点检管理分工责任制的一种补充。对每一台(件)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点检责任人,该人即为设备的A角。在此同时又必须明确当该责任人因故不在时的备用管理人员,该备用管理人员即为该设备的B角。设备A、B角应互相交流。点检人员在担任某些设备A角的同时,还可担任另外一些设备的E角。、确定设备的维护点,明确点检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位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如间隙、温度、压力、振动、流量、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五感”(视、听、触、味、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