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石家庄桥西区东简良小学 崔攀课题《卜算子·咏梅》课时数一课时教材解读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通过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枝野梅,它既不在园中也不在府上,而是生长在荒凉偏僻的驿站旁边,一个断桥让我们看出了驿站的环境,如果是车来车往会是断桥吗?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七十岁高龄的陆游躺在孤村的病榻上,孤独终老;这还是一枝具有高洁品质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为梅花自身是没有意愿去和群芳争奇斗艳的,它开花只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使命,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都要开花。此时此刻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陆游一生力主抗金,恢复祖国河山的愿望,就在生命处于奄奄一息的最后关头,他心里还是想的祖国,因此留下了绝笔《示儿》把北定中原的希望寄托于“王师“,即南宋王朝的军队,告诉儿子不要忘记将北伐胜利的消
卜算子·咏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