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克服工程中各类质量通病,指导建筑相关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本措施。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地上6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24米,。属公共建筑--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A级耐用年限15年,采用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柱基础,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采用机械连接,主要构件的砼强度等级如下:垫层为C20,基础及基础梁为C45;框架梁板一层为C35;框架柱二层为C40,其余梁板柱均为C30;楼梯为C30;构造柱、过梁及水平系梁为C30。建筑墙体材料:±,M10水泥砂浆;±,M5混合砂浆。二、本措施编制依据如下«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2001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及防治技术措施如下表:45°)序号通病名称通病表现问题出现的原因预防措施1填充墙砌体裂缝砌块填充墙裂缝主要集中在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的结合部位、门窗洞口角部以及预埋线管部位轻质砌块材料是使用较多的填充墙材料,但砌块墙体整体性较差,抗拉强度较低,且因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质不同,热胀系数不同,两者变形不能协调一致,则极易在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出现裂缝。砌块填充墙裂缝主要集中在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的结合部位、门窗洞口角部以及预埋线管部位。这些裂缝绝大部分是由于温度影响和砌体材料干缩引起的变形裂缝。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必须超过28d。2、填充墙砌筑前,应做排砖方案设计,预控砖缝宽度和填充墙墙顶与梁、板底部间的空隙高度,砌筑时应设皮数杆,砌筑后应至少间隔7天,再将填充墙墙顶的空隙进行填砌处理。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实心砖从墙体两端向中部斜向(45º左右)砌筑,另一种是平砌实心砖后,用防腐木楔背紧墙顶,间距600㎜,再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注实。砼板砼梁M5水泥砂浆斜砌实心砖(≥>90双侧木楔M5水泥砂浆或C15细石砼填实平砌一皮实心砖砌块填充墙3、填充墙与混凝土梁、墙、柱的接合面应做界面处理;墙体拉接筋可采用预埋法或植筋法,但不得使用膨胀螺栓再焊接钢筋的方法;该结合部的垂直灰缝砂浆应密实饱满。4、应严格控制砌筑砂浆的强度和稠度,为使砂浆保水性好,配比中应掺入无机或有机塑化剂。砌筑时应随砌随划缝,使序号通病名称通病表现问题出现的原因预防措施灰缝表面形成凹缝。砌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d。5、填充墙与混凝土梁、墙、柱的结合部位,应在砌筑时随即将接缝砂浆原浆勾成5×5㎜的凹槽,抹灰前用弹性腻子封塞填平。沿缝钉钢丝网片(钢丝直径1mm,网孔10×10mm的镀锌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宽度均为300㎜。6、对填充墙上的沟槽,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平,抹灰前钉一层钢丝网片,宽度为槽边每侧各150㎜。7、填充墙中的构造柱和水平系梁的主筋以及墙体拉结筋,在锚固时可采用预埋法或植筋法,但不得使用膨胀螺栓再焊接钢筋的方法。8、填充墙中的构造柱顶部进行二次浇注时,应支喇叭口模板,混凝土应充盈饱满、振捣密实,拆模后将多余混凝土剔除。。序号通病名称通病现象问题出现的原因预防措施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由于温度应力、混凝土自身的干燥收缩以及施工工艺粗糙,造成现浇楼板沿进深方向或开间方向通长裂缝,也有的裂缝沿预埋管方向或在楼板角部斜向发生这些裂缝基本为贯通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为1、楼板内敷设电线管交叉没有采取措施。2、混凝土骨料、水泥等材料问题。3、浇筑方案选择不当或混凝土供应不及时。4、模板及其支架不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5、养护措施不到位。针对第1条制定的预防措施: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针对第2条制定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径,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拌制混凝土。针对第3条制定的预防措施: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集密结合。振捣混凝土应避免过振,混凝土初凝前宜用抹子搓平2-3遍。针对第4条制定的预防措施: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施工中应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