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管窥《聊斋志异》节日描写的艺术功效.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窥《聊斋志异》节日描写的艺术功效摘要:《聊斋志异》节日描写丰富多彩,在作品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不仅为故事铺设浓郁的民俗文化背景,创设诗意情境,而且是联结故事结构,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物命运转变、情节起伏的转折点。关键词:聊斋志异;节日描写;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集大成之作,其四百九十余篇作品,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近四十篇。《聊斋志异》的节日描写不像长篇章回小说那样对节日场景进行细致入微地描摹,而是根据叙事需要,对节日风俗进行详略、简繁地艺术处理,使节日描写在文本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功效。一、以节日描写铺设民俗文化背景,创设诗意情境在小说中,节日场景、节庆风俗往往是上演悲欢离合故事的舞台。《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也常将节日场面、民俗风情作为时空背景,或多或少地再现各地节日风俗文化,烘托或浪漫狂欢或神秘诡异或凄冷孤寂的时空氛围,创设蕴含地方人文色彩的艺术空间。《偷桃》开篇介绍奇术表演的背景——演春习俗:童时赴郡试,值春节。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余从友人戏瞩。是日游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东西相向坐。演春“指山东旧时习俗,于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动。”此活动在山东许多地方志中有记载,如康熙三十一年(1692)修《济南府志》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读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历城县志》(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影抄本)载:“‘立春’,先一日迎芒神,设宴,士人毕会,老稚胥观,至期鞭土牛。农商百艺咸持器以走春。”《商河县志》(八卷·清道光十二年修、十六年刻本)载:“‘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芒神、春牛迎春于东郊,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结彩为春楼,以五辛为春盘,饮酒簪花,啖春饼。”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也有此风俗,《淄川县志》(嘉靖本)载:“‘立春’,观土牛,饤春盘。”在古代,立春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春耕号角和序曲的节日,立春前后有一系列活动,从立春活动看,既有迎春、祭芒神、鞭春牛、祈丰收的神圣仪式,又有做百戏、结彩楼、带鬼面、跳傩舞的娱乐项目。故立春前一日的演春,有“演”的神圣性,更有“演”的欢娱性,也正因此蒲松龄先生在展演“偷桃”故事时,选择了演春这一隆重的岁时仪式,将其作为衍生故事的时机和引子,为魔术表演提供富有特色的民俗背景。“相对于时间的流动性,空间的稳固性使其更容易证明故事的实有发生。”故作者以千年相续的演春活动为背景,用游人如织、万声汹动的场面来增强“偷桃”奇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营建一种真幻叠加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和读者亲眼目睹却又百思不解。像《偷桃》这样,以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习俗作为背景引出故事的还有《晚霞》。《晚霞》开篇写吴越端午习俗——龙舟之戏:五月五日,吴越间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下临江水,险危欲堕。故其购是童也,先以金啖其父母,预调驯之,堕水而死,勿悔也。众所周知,端午节庆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是龙舟竞渡。《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渡

管窥《聊斋志异》节日描写的艺术功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