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城的文化认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广人稀,风光迷人。2011年5月24日至6月2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术考察团一行五人,踏上了这块位于南太平洋的至今仍污染甚少的土地,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实地考察,感受到绿色之城的魅力。 1环境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在郊外,绿色的牧场连绵不断,牧场里间或种植的供牛羊息憩的参天树木,更使牧场呈现出一种空旷的美感。5月底的大洋州,已经进入初冬,但秋霜带来的五颜六色的枫叶仍未完全掉落,这使得满眼的绿色中夹杂着红枫叶带来的红色、浅红枫叶带来的浅红色、黄枫叶带来的黄色、浅黄枫叶带来的浅黄色、半红半黄枫叶带来的半红半黄色、干透了的枫叶带来的褐色。市区,街道纵横交错,街道的两边林立着各色建筑。市区环境也很干净。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奥克兰,其市区均间或有大面积的草坪,且生长着参天古树。有些地方的景象只能在公园里才看到。汽车在建筑和“公园景象”的边上疾弛着,“公园景象”中或边上的行人似乎可以忘记那疾弛着的汽车。城市的这种营建方式,固然有地广人稀因素的作用,但于此也能看出当初的城市营建者的宜居观、生态观及规划观。在西悉尼大学,我们与该校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该中心主任尼尔森教授率4位教授接待了我们。双方在亲切的气氛中探讨了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特别寻问了澳大利亚的“房子问题”。得知,在澳大利亚,政府向低收入者提供公寓楼式的“政府房”,不仅租金低,甚至连水费也免;如果自己买房,以澳大利亚职场的人均收入(5万澳元),一对夫妻按揭20年可买一个有车库、带小花园的200平米的独栋住房。文化研究中心的办公环境窗明几静,犄角旮旯均一尘不染。 2交通在澳新,人们开车均十分文明,该快快,该慢慢,虽车流滚滚,却井然有序,绝无行人车辆突兀乱窜之景象。这是文明社会的又一个特征。澳新国民均极具交通安全之意识,对交通法规,行人车辆奉其若神明,均严格遵守之。正因如此,澳新真正做到了“红灯停,绿灯行”。在澳新,几乎所有的高速路都不收费,车辆可以撒着欢儿地在上面跑,至于其他的公路, 在走过的高速路上,我们特别注意了一下大货车,大货车清一色地都是集装箱式大货车,从头到尾锃光瓦亮,连轮毂都呈现出不锈钢的本色。由于这里的大货车不用超载,所以跑起来给人以特别轻快的感觉,停车制动、起步提速,均非常轻盈,速度不输小汽车。在看那驾驶大货车的司机,衣貌整洁,眉宇间显露着愉悦的庄严。 3文保澳新的历史并不久远,从大不列颠放逐第一批犯人于悉尼算起,也就三几百年。虽历史短暂,但澳新对自身历史遗迹的保护却毫不含糊。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凡是自建成至今超过100年的建筑,一律不得擅自拆除;所有者可进行内部装修,你内部怎样现代化都可以,但建筑物的外部修缮必须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进行;如未能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所有者不得对建筑物的外貌进行任何的修饰,违者将被重罚,并可以破坏文物罪追究其法律责任。澳新文保很给力,怎么给力?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案例,是关于墨尔本中心(Morbournecentre)兴建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墨尔本中心座落在墨尔本市中心区的繁华地带,是一处集办公、购物、餐饮、休憩于一体的大型建筑。墨尔本中心建造伊始,便遇上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建造地内的一处建筑不得拆除。该建筑是一座外观非常平常的三层小楼,但就因为这个外观非常平常的三层小楼的存在已经超过了1
绿色之城的文化认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