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资料课文朗读情景再现课后练习退出课文学习《三国演义》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三国人物介绍:诸葛亮周瑜鲁肃返回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返回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返回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返回返回妒忌幔子弓弩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心甘情愿请读出下列词语,要注意音准:起因:周瑜忌才,借造箭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答应造箭发展:周密准备:船军士草把子借箭经过四更出发擂鼓呐喊两面受箭得胜回营知道鲁肃肯帮忙知道四更起大雾知道曹操不会出击顺风顺水识人识天识人识天结果:如期交箭周瑜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胆略知识返回英雄本色: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5)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6)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到底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才能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宽厚待人把握全局胸襟造箭“借”箭智商周瑜诸葛亮返回课后练习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为借箭所做的准备3)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精通天文虚张声势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返回
草船借箭7731265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