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读书体会暑假读完了《怎样开发校本教材》这本书,对于校本教材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尤其是以下几个内容的学习,触动很深。一、关于校本教材的认识“校本”一词,是从国外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含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具体地说,它又包含以下内容: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学校的人文环境,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而其中的核心内容便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地区的学校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正是由于每一所学校均有其特殊性,才使的小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可能。。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管理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关于校本教材的误解目前,校本教材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为了避免走弯路、碰钉子,我们必须理清若干误解。误解一: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以前我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技术含量很高,难度很大,甚至非常神秘。通过读了本书我认为其实并非如此。譬如,本书中的《范仲淹与现代学子》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教材,获得成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含量不一定很高,否则它在中小学就没有推广的价值和可能。其实,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编写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不编写教材,但是必须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包括需求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由本校独自完成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片面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误解四:校本课程开发会增加课程总量几十年来,国家课程一统天下,近乎占了课程总量的百分之百。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在百分之百上做加法,而是课程总量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始占有相应的比例。据统计,世界各国校本课程的比例大都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如此高的程度,但我衡,校本课程开发的比例还有扩大的可能。误解五:校本课程只能是选修课或活动课有人说,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言下之意是,校本课程不能列为必修课程。这是一种误解。课程分类方法很多,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A等于B、B等于C的关系,而是彼此交叉的关系。三、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特色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抓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展望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一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值得警惕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大部分学校把开发思路确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抓手;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什么样的课程。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就有问题了,即我们把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喜欢吗?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吗?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开发的校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总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