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文寻找音乐乌托邦的人晨曦/责任编辑editorbychenxi观云/ebyguanyun如果说朗朗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在懂得阳春白雪的一小群人中引起了深度共鸣,大多数人听了他的音乐恐怕会敬而远之;周杰伦也是一个音乐天才,尽管有人不同意,他的音乐在喜欢下里巴人的一大群人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而另一部分人听了他的音乐也许会如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好的诗歌的适应人群应该在3―80岁之间,好的音乐应该连牛都可以喜欢,朗朗做不到,周杰伦也做不到。我们来看看殷志文―――南京的一个靠教声乐为生的汉子是怎么做到的!“师奶杀手”殷志文,一个用音乐感召人,一个用音乐播撒幸福、传递快乐的天才。音乐界一般喜欢用“精灵”形容音乐人,但他那高一米八十三、重近一百公斤的块儿,五十多岁的年纪,怎么都和“精灵”联系不起来。怎么看也只像一个在商界厮杀,事业有成的“师奶杀手”,这也确是朋友们对他的戏称。他的教学对象,一如那个戏称,大多数是妇女朋友,而且还是中老年人。“殷老师”,这个名字在她们中间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不胫而走。老年大学用他的名字招生,一定人满为患;能挤进他的“私塾”上课,是一件需要运气才能办到的事。我们来看看他的“学生”是怎么说的:“殷老师,您是否知道,您那深沉而浑厚的歌声曾倾倒过多少学员?您是否知道您那诙谐、幽默的话语是如何让我们这群早已不再年轻的人又找回了‘天真’、‘童趣’?您那夸张而形象的肢体语言又是如何地引领我们这些肢体发硬的中老年人情不自禁地跟着您律动起来?”“虽然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已不再年轻,但是在跟您学习的这几年中,我们找回了一颗年轻的心。”在得知他要离开,不在那所学校教学的消息,他的学生写到:“眼看老师要走了,一个个学生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多么可怜啊!!多么让人遗憾啊!!”另一位说:“真舍不得您走啊。但您的离开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这,我们能理解。只是期盼,有一天您还会回到这所学校,为我们重敲琴键,重展歌喉,让那余音绕梁的旋律再次引领我们这群‘老小孩’。”以上是我从他的数千学生写给他的无数封信中摘录出来的。我选择了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并且表达感情、使用词语比较中性的几段。没敢摘录极端的,主要是怕吓着大家。没想到,中老年朋友一旦感情喷发,绝不比年轻人逊色;一旦条件具足,经常被形容为“槁灰”的老年朋友的感情也会如此丰沛。音乐为媒殷志文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在他的课堂上你可以找到答案:当他如行云流水一般充满感情的钢琴声响起,上他课的“学生”精神一下被吊了起来,气氛立刻发生了变化;当他口、眼、手、身并用讲课时,学生马上进入一种类似催眠的状态,特别听话,特别整齐,特别投入。从现象上看,他模拟一种梦幻的情境;在理论上说,他码准了你的心灵节拍;于应用上论,他是在做一种将心比心的交换。有了这些,他的学生们忘情、痴迷、舒坦,仿佛回到了青春期,甚至是童年,对自己的老师无比地依赖、顺从、敬仰和钦佩。一种被弗洛伊德称作“利比多”的东西油然而生,它蔓延、笼罩了一切。而殷志文也是全情地投入,毫不吝惜感情、精力,下课后总是筋疲力尽。有一次指挥声乐比赛,他甚至晕倒在舞台上。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一种音乐酿造的人性魅力!音乐哲学告诉我们:好的音乐有如天籁,带给人一种和谐、宁静和恒久的安详,使人超越音乐,超越自我,超越精神。殷志文经常会讲一个“泰坦尼克”中的故事,在船沉的时候,逃命的人
殷志文寻找音乐乌托邦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