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高金根内容提要:学生寝室文化是近几年掀起的一种新兴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软硬件、功能、特点三个理论层面以及个性化寝室创建的实践层面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学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寝室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想空间,是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园地,是学生休息和恢复体力的良好场所,在休息之余他们也不会忘记汲取我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国内的和国外的文化营养。在寝室这个集体里没有血缘关系和长幼的束缚,都是同龄人,所以可以平等相处,久而久之,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较自由地表达思想,交流来自学习生活,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无拘束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观念,求得支持或者同情,甚至在兴趣、爱好、做人、行为取舍上也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在这样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中,适时进行正面引导,优化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并不断贯穿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定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什么是文化?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境内外专家学者对文化的解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不管如何解释文化,大家普遍的观点是:文化的本真意义只有一个,即人化,是一种“精神”,它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素质,泛指人为的东西,含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及人同自然界关系的理解,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及这种作用的结果。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积极进取的寝室文化氛围中,可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谨的生活作风,互助的团队精神及健康的审美情趣,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个别素质不高的同学,迫于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也逐渐被环境影响着、改善着,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经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因此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功在当代,惠及千秋。2、现状分析学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寝室管理工作,放置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将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几年来,学校寝室管理已取得一定实效,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品牌效应已形成。目前,学校住校生数量多,层次复杂,分布地域广,现有住校生共1200多人,165个寝室,其中男生寝室135个,女生寝室30个,男生寝室几倍于女-2-生,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住宿生分布于机电、数控、汽修、电气等8个教学部。原来住校生中各种问题不少,如:一是卫生习惯差,对公共卫生不关心,个人卫生不注重;二是生活习惯差,物品存无定所,放无规矩,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关爱自己,更不知如何尊重他人;三是寝室文化差,寝室除了床位,徒有四壁,十个寝室一个样,单板划一,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低级文化开始滋生,抽烟、喝酒的有了、谈情说爱的
关于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