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劳务输出的“鹤山模式”.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劳务输出的“鹤山模式”春节前后的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出现了三道独特的风景:春节前,乡邮电所门口领汇款的农民排成了长队;春节里,穿着各种时尚服装的青年男女突然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鹤山的大街小巷;大年初二后,送打工农民回城务工的车辆排成长队,挤满了乡村大街。   &nbsp鹤山乡的农村职业中介(以下简称“农村职介”)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全乡9家农村职介公司,,甚至有东北地区的劳动力远道而来找工作。   &nbsp据了解,通过鹤山乡农村职介输出的务工队伍中,极少有被企业拖欠工资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纷纷爆发民工欠薪潮、劳资矛盾对立的大环境下,这不能不让人称奇。   &nbsp“在农村劳动力输出和管理方面,鹤山都有非常独到之处,是个值得研究的范本。”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健教授说。   &nbsp无心插柳   &nbsp说起鹤山乡规模化的劳务输出,算是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儿。   &nbsp1992年,鹤山乡和江苏省芦墟镇建立了友好合作乡镇关系,并成立了“鹤芦地产品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地贸公司”),最初的目的是促进两地间特产的贸易交往。   &nbsp1994年,一位鹤山老乡在芦墟镇办了一家服装厂,由于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不足,便托付鹤芦地贸公司在鹤山招收200名女工。   &nbsp当时在鹤山乡外出打工还是件新鲜事儿,大家对招收20岁左右的女工到南方去打工议论纷纷。结果地贸公司负责人孙有勇只好和公司工作人员说服自己的亲戚、邻居,勉强招到了153名工人,送去了江苏。   &nbsp这153名工人在江苏的厂里每个月能够拿到近400元的工资,在当时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来说已经是个非常惊人的数目了。   &nbsp乡领导仔细算了一笔账:一个工人一年可以带回四五千元的工资性收入,150人就是75万,假设全乡有1万人在外务工,一年就有500万的收入!这笔账让乡领导受到了震动。   &nbsp不久之后,鹤山乡就以地贸公司为依托,成立了全县乃至全省第一家劳务输出机构——鹤山乡职业介绍所,专门从事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中介活动,并由乡政府下拨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   &nbsp职业介绍所和地贸公司一开始其实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只是随着劳务输出业务的发展,贸易方面的工作渐渐被淡化了。   &nbsp改 &nbsp制   &nbsp鹤山职介所的成功与其改制和走向市场分不开。1996年,鹤山乡职业介绍所经历了第一次改制,由政府拨款改为集体承包。   &nbsp改制之前,介绍所平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一年的支出在5万元左右。改制后职业介绍所不仅不用乡政府拨款,一年还能够上缴两万元承包费、两万元利税以及1万元的租赁费用。   &nbsp宁阳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曹明柱认为,这次改制更重要的意义是“政府部门初步地从市场事务里脱离出来”。   &nbsp“但这次改制并不彻底。”若干年后孙有勇回忆说,“(企业)亏了乡政府补贴,赚了也是用于企业的再发展,和个人没有什幺关系。所以企业的自主权和员工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nbsp2002年,鹤山乡职业介绍所改由孙有勇个人承包,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这次改制激发出了热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职业介绍所在鹤山乡外设立的招工点由十多个骤增至50

劳务输出的“鹤山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