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丹心一笔风华——访著名军旅书画家沈一丹福建省诏安县——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当地文风极盛,人才辈出,自明代开始便出了很多书画界的名人,近代著名美术家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皆出自于此。《中载的诏安县历代著名书画家中,沈一丹是里面唯一一位女性,而且书画皆兼。沈家有女秀外慧中在纸墨飘香中成长的沈一丹,自幼就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父亲对她的教育也很严格,6岁的她就开始练习毛笔字。“父亲经常给我讲‘书圣’王羲之为了练书法把池水都写黑的典故,还就给我准备了一块大红砖,把红色的方砖整块都写黑了后,直接用水就可以写在上面写字了,还可以节省很多纸张。”自幼与笔墨结缘的她,似乎是生来就应该在墨海中遨游的。冰雪聪明的沈一丹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上初中后,经过擅长书法篆刻的郭一郎先生举荐,她跟随诏安县著名书画名家沈吉文先生学习书法。在沈吉文和郭一郎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沈一丹连续三届获得福建省中学生书法一等奖。因为书法写得好,她还参与了福建省电视台一个关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专题片的拍摄,片子播出以后,沈一丹成了方圆百里的名人,老师跟她开玩笑说:“你这辈子做不了坏事了,因为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你。”“初习二王书法,后追欧阳询、文徵明,小楷法魏晋诸家,行书多习米芾、王铎、苏轼”,喜欢安静的沈一丹,经常躲在祠堂后的老房子楼顶专心练字,不顾酷暑难耐、蚊虫叮咬,一心陶醉在美轮美奂的书法字帖中,徜徉在书法的艺术海洋里。从初中到高中,她始终坚持跋涉在这块黑与白的世界里,每日临池不辍。16岁时,沈一丹的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览,当时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入选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同年,沈一丹加入福建省书法家协会,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级会员。一切似乎都来得太顺太快了,然而面对种种光环和荣耀,年少的沈一丹淡然处之,“我从来不会欢呼雀跃,无论获了多少奖,我都觉得像万里长征才走出了第一步。”舞文弄墨不让须眉性格要强的沈一丹,一直渴望能到外面的世界去翱翔。她有一个蓝色的梦,幻想着蔚蓝的天空,碧蓝的大海,自己穿着蓝色的军装成为一名海军女战士……机缘巧合之下,凭借出类拔萃的书法功底,17岁的她被部队特招入伍,圆了当海军的梦。“我很憧憬远方,天生喜欢那种游走远方的感觉。”其实沈一丹参军入伍的所在地宁波就是典型的江南地区,可是在她眼里,“会下雪的就是北方,于是就打起背包去‘北方’当兵了”。然而到了部队才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落差很大,以前的我有点娇生惯养,天生就是慢性子。在家一顿饭我能吃一个小时,在部队是恨不得十分钟内吃完,于是我几乎天天端着饭碗跟着战友们跑。”由于对军营生活的不适应,入伍一个多月沈一丹就得了胃病,但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小姑娘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既然自己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再苦也要挺下来”。可以说,这段经历令沈一丹受益终生,是军营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她不屈不挠的性格与顽强的吃苦精神,“犹如兼毫的毛笔,柔软而又极富弹力,即便使劲压下还会迅速弹起。”结束枯燥紧张的新兵训练,沈一丹被分配到部队门诊部当文书,当她再次握住手中的毛笔时,“犹如拥抱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那种欣喜之情无法言表”。当时门诊部的主任还专门给沈一丹腾出了一个小图书室,往里面放张书案,她就有了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于是我就每天呆在小小的图书室忙乎到半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借不懈
碧海丹心+一笔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