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学视角看《世说新语》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从新闻学视角看《世说新语》本文拟从新闻学视角探讨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世说新语》,从该书的史学性质入手,本着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论述,进而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简要分析该书的新闻价值。《世说新语》的史书性质梳理史学家钱穆把史学分为考史、论史和著史三类。《世说新语》一直被文学界认为是笔记小说,史学界不少学者提出该书为史书之别裁。据此,笔者以为《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可以当做“著史”之作。如同许多史书具有文学性一样,《世》的文学贡献与“著史”的性质并不矛盾。《世》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与刘宋时期清谈的时代特征,此前和此后的历史时期都没有清谈。钱穆认为:“这部书体例像小说,实是一部极大有关史学的书。但我们也不能怪《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只可说小说家也有很多著写有关历史大事的。而且《世说新语》都是些真确而具体的往事佳话,不像后来所说的小说,都是无中生有。”“我们如何来运用这部书,就要你的识见、眼光和本领来运使。”[1]钱穆还说:“历史记载要表现出当时历史上的一个特点……或说是某种新起事项。恰恰《世说新语》就表现出东汉末年一路下来的清谈这个特点……所以此书直到今天仍流传在学术界,而且成为史学上一部极重要的书。”[1] 文史学者郑振铎指出:“尚存于今的小说,最古的是《燕丹子》,系叙燕太子丹欲报秦仇,遣荆轲入秦刺始皇的事。略后则有托名于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六朝之时,这一类的著作,异常地发达。”他还说,标出为六朝人所著的小说作品中,可大致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叙述超自然的神怪故事的,如《搜神记》等;另一类是叙述人间的名隽可传的言行及一切琐杂之事的,如《世》等。[2]可见,《世》具有记述时人言行的特性,不可归入今天纯为艺术虚构的所谓“小说”之列。文化学者陈其泰说:“文化可以包括平民大众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和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学术思想两个不同层次。”“平民大众的心理、习俗和特殊人物的学说主张,大量的正是靠历史典籍记载下来的。”[3]笔者以为,研究《世》一书中的新闻价值的意义正在于此。《世说新语》中的社会新闻举证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上的新闻,就是今天我们读到的历史。细观《世》一书,全书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具有鲜明社会新闻特性的人物言行,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历史风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流传至今,不少故事脍炙人口成为成语,不仅保存了史料,而且为后人如何记录社会新闻提供了借鉴。《世》全书36章,每章长短不一,从1篇到40篇不等。其中,10篇以上的有12章,占总章数的三分之一,标题分别是:文学、赏誉、言行、方正、德行、品藻、雅量、排调、识鉴、容止、贤媛和任诞。在文学章40篇中,记录了有关文学方面的不少社会新闻。如《二婢对雅》所记,郑玄家里的奴婢皆好读书,在他的影响下颇具当时文人的儒雅清谈本色。郑玄责罚一个不称职的婢女,让她站在泥中,另一个婢女见后问:“胡为乎泥中?”此女回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问答出口成章,透出诗三百的韵味。《服虔作注》中,记载了服虔为《春秋》作注释时,为参考不同观点,听说崔烈召集弟子讲解《春秋传》,便隐姓埋名到崔烈处受雇为其弟子当佣工做饭,当崔
从新闻学视角看《世说新语》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