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摘要: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三十年来,在摸索中自立,在摸索中发展。地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适应地域经济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江西新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令全国瞩目,被称为“新余现象”。“厂校结合,产学并举”是新余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力促校企零距离对接。“就业”是目标,“教育”是核心,既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经济(或企业)又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是仓促的,目标是模糊的。提出广泛创办“职业(技术)学校”的初衷,无疑是为了缓解高考招生的巨大压力,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列举当时高等院校报考和录取的数据以资证明:1977年,报考人数570万,录取27万,录取率约%;1978年,报考人数610万,原计划招生万,后增加近11万,共录取万。录取率约%;1979年,报考人数万,录取万,录取率约%。为控制高考录取率低下的局面,从1980年开始实行“预选制”,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同时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1980年,报名人333万,录取28万人,录取率约%。因此,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原国家劳动局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应当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在城乡要提倡各行各业广泛办职业(技术)学校”。由于以“分流”为目的,所以高中一分为二,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即职业(技术)学校)。于是,各地一些师资条件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高中被划为职业高中,考试录取分数居于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之后。各级政府“分流”政策的强制推行,使得由于连年高考低下的录取率而产生的社会压力明显减缓。1982年,报考人数187万,录取32万,录取率约%;1983年,报考人数167万,录取39万,录取率约%1984年,报考人数164万,录取48万人,录取率约%。号称“半壁江山”的职业高中呱呱落地,在摸索中自立,在摸索中发展。用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办专业基本以培养个人就业为目的,所以普遍开设的专业主要是:美容、烹饪、会计、服装制作、电脑操作、摩托修理、汽车修理——等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两大阻碍: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根深蒂固,都渴望子女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二,社会普遍对职业技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至今,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们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逐渐深刻而正确;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摸索中不断修正,逐渐走上适应地域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新余是江西省最小最年轻的设区市,1983年建市,辖一县(分宜)一区(渝水),人口113万,面积3178平方公里。但是,新余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小城市成功地办出了大职教,形成了既有大专、中专教育,又有学历、非学历教育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其中民办高职3所,公办高职1所,民办专修学院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