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预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可靠已得到共识,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皮下积液发生率和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高等缺点。本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设计并应用关节镜系统、自制组织保护器和电灼钩等小切口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获满意效果。报道如下。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正文: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可靠已得到共识,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皮下积液发生率和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高等缺点。本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设计并应用关节镜系统、自制组织保护器和电灼钩等小切口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获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3~18岁,平均156岁。均为双侧臀肌挛缩症,符合卢浩浩等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1〕,轻型2例,中型6例,重型8例。均有臀部反复肌肉注射史。主要临床表现:均有步态异常,表现为外“八”字步态或跑步时双下肢外旋、外展,呈“跳步征”;均有坐位时双膝不能并拢,不能并膝下蹲或并膝下蹲困难,下蹲时双髋外展、外旋,双膝分开,呈“蛙腿征”,“二郎腿”试验阳性;“尖臀畸形”10例;弹响髋8例。X线片示“假性双髋外翻”、股骨小粗隆明显可见12例;颈干角>130°6例;腰椎生理前突消失9例。臀部均可触及挛缩带,且前后缘明显。12设备和器材关节镜:美国史赛克(stryker)膝关节镜系统,内窥镜头30°角、直径4mm;自制组织保护器:半管型,直径15cm,两端呈半圆、光滑、圆钝,避免了置入时可能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图1);电灼钩、电凝棒:美国史赛克(stryker)腹腔镜系统中的配套器械。13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侧卧位,在大粗隆顶点上25cm,触及臀肌筋膜挛缩带的前缘、后缘,在前后缘各作一15~2cm的横行或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至挛缩筋膜表面,沿挛缩筋膜表面以骨膜剥离器潜行分离,使两切口贯通,同样在挛缩筋膜下分离贯通,于挛缩筋膜深、浅层,各放置一自制组织保护器,开口相对,浅层保护器内放置关节镜,深层保护器内放置电灼钩,电灼钩朝向皮肤,在关节镜监视下将挛缩筋膜用电灼钩切断,取出深层的保护器,松解臀肌内的挛缩带,电凝棒止血后取出浅层保护器。检查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屈曲130°、内收20°、内旋30°,冲洗切口,自后侧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并包扎切口。翻身,以同样方法治疗对侧。图1挛缩带两侧的小切口,深、浅层,各放置一自制开口相对的组织保护器,浅层保护器内置关节镜(右上方),深层保护器内置电灼钩(左下方)14术后功能锻炼术后以腹带加压包扎,双下肢并膝固定,24h后并膝屈髋屈膝位,48h拔引流管,开始行床上功能锻炼,主要动作有平卧双髋略外展同时反复尽力做髋内、外旋运动,平卧伸膝伸髋尽力交腿后屈膝屈髋,两腿交替进行,并膝屈膝屈髋同时双手抱膝。术后4d加床下锻炼,平地走“猫步”;坐位伸膝交腿屈膝成“二郎腿”,两侧交替进行;双手抓扶手并膝伸腰屈膝屈髋,反复进行;直线上下楼梯。12~14d拆线。功能锻炼持续6~8周。15疗效评定根据臀肌挛缩症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并膝下蹲情况评定疗效。术后髋关节屈曲(矢状面)>130°、104°~129°、78°~103°、<78°分别计分4、3、2、1分;内收(微屈)>20°、16°~19°、1
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