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摘要:情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突出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人的自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员工参与管理的作用,增强员工以企业为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致力于培植企业的亲和力,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关键词:情感管理实现途径一、情感管理的概况1、情感管理的简述及其发展情感管理的兴起,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延伸。它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提出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以管理制度完善著称的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失业增多,而日本企业却蒸蒸日上,众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现:日本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管理者用尊重、信任与关心来与员工沟通感情。他们认为人最富于感情,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若企业给员工一份关怀,员工便会以十倍的干劲报效企业。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就谈到人类有五个基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一旦得不到满足,一个基本的现象就是对公司忠诚度的下降,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辞职。这种“工作性”工作观向“精神性”工作观的改变,要求企业设计出更好的满足员工多种需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中得到的满足度。在管理方法上,更多地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利用情感管理来维系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工作的即时满足度,体现工作本身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也成为管理界普遍关注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伦理型文化往往要依赖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国古代先哲对情感管理的作用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从“爱民”到“视卒如爱子”的倡导,种种见解与现代的情感管理理念如出一辙。情感管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人就意味着有效满足一定对象在特定情境中的合理要求。尊重人,不仅要求企业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和价值,还需要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公平、公正的制度和待遇,良好的沟通环境给员工以光荣感和成就感。2、情感管理的概念一般认为情感是天赋的特性,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但对于什么是情感管理的问题,却给人一种都心知肚明,但又说不清楚或讲不透彻的感觉,因此,有人认为情感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感情投资”;有人认为情感管理就是我们计划经济年代非常有效的、可以使人不计报酬、忘我工作的“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人认为情感管理就是将情感融于管理中;还有人认为情感管理无非就是人们熟悉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如此等等。笔者认为,所谓情感管理,就是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充分考虑员工在企业各方面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级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正面情感的反应,从而自愿为企业服务,同时也满足员工自我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以此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员工要常年流动,钻山沟,住陋屋,战严寒,斗酷暑,无所谓快乐的星期天,无所谓轻松的节假日;碰上急、难、险、重任务,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工作常常连轴转;施工驻地变动频繁,而且大多远离城市、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生活单调。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情感管理作为人本管理的一种模式,无疑能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二
情感管理与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