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房地产市场非法预售现象剖析.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房地产市场非法预售现象剖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非法预售现象较为普遍,购房者权利难以保证,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其焦点体现在价格飙升、广告推介会陷阱和订金圈套。对此,行政监管不利、行政处罚无力、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是造成信任危机和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建议筹建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系统,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建立房地产成本、价格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房地产信用体系,最终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关键词:房地产非法预售价格飙升我国房地产市场在2008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房地产纠纷不断出现,司法救济无助,信访调解缺乏力度,开发商与购房者(消费者)矛盾激化,究其源头,多为房地产开发商的非法预售行为。房地产市场非法预售现状调查(一)非法预售现象的普遍性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进行的非法预售行为在我国到底有多普遍?有关人士表示,几乎绝大多数新开发楼盘销售都有“认购”或“认筹”环节,后者更是接近半公开。另外,据笔者了解,2008年6至8月,仅河北省唐山市就有数百户商品房团购户与数家开发商矛盾激化而上访,问题的根源在于开发商的非法预售严重侵害了购房者的利益。房地产市场的非法预售行为,究其原因包括: 先期了解市场,为将来定价做准备,部分开发商收取一万元到十万元左右的订金称为认筹,其目的是为了解市场,以认筹的多少预测其开盘价格。同时,从认筹到真正预售要半年到一年多的时间,开发商也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融资以缓解资金紧缺压力。一些中小开发商资金实力不足,会用“内部认购”的形式提前预售,这种形式在中等城市非常普遍。据业内人士介绍,许多商品房项目常常先由承建商垫资建设,从楼盘出地面开始,开发商就要逐层向承建商付款,一直到取得预售证、正式发售前,这是开发商资金链最紧的阶段。因此,正是由于资金紧张个别开发商在还未取得预售证前,以总价打折、优先选房等好处诱使购房者提前缴纳全部房款或首付款,购买一个所谓的“房号”。(二)非法预售矛盾激化的焦点问题笔者在北京、河北等地进行了细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房地产非法预售矛盾激化的焦点问题主要为: ,加重市民购房负担。调查结果显示,在50名受访者中,48人认为非法预售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房价。消费者认为:部分开发商囤积房屋,以内部职工的名义卖出,造成房价飙升,加重市民购房负担。政府监管不力,百姓是弱势群体,只好任由房地产价格上涨。 ,侵害购房人利益。非法预售时,开发商不敢进行非法广告宣传。于是一些房地产商进入各单位,进行团购宣传,变相召开广告推介会,许诺优美环境、高尚品位、完美配套设施、周全的物业管理,以及即将到来的开工时间。同时低价诱饵,以低“起价”来暗示商品房价格,或以模糊的“均价”来表示。部分证照全无的项目,开发商宣称施工证即将办理,手续很快齐全。据调查,一部分开发商在非法内部认购中,设定“暂定价”或“开盘时的市场价”作为陷阱,明知近期不具备动工开盘条件,却口头承诺诱骗消费者,然后违背诚信,钻法律漏洞,并且滥用“不可抗力”的说辞,推卸责任。 3.“购房订金”的圈套。“定金”与“订金”是一对看似相同,实则大相径庭的概念。“定金”一词在法律条文中有十分明确界定。《中华

房地产市场非法预售现象剖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