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下部结构设计为沉井,×,,,。结合地质情况,沉井下沉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上部软土层的下沉采用水力机械冲吸泥排水下沉,下部卵石地层采用抓铲抓土不排水下沉。
由于**目前正处于汛期,地下水位较高,造成沉井排水下沉困难,沉井改用抓铲机抓土不排水下沉。
二、施工组织安排及进度计划
目前,沉井采用水力机械冲吸泥下沉6m左右,完成第一阶段地沉井下沉,,准备时间10天,由于近来连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计划于2005年9月10日开始出泥下沉,计划下沉90天,预计于2005年12月10日完成沉井下沉工作。
三、抓铲机吊装施工
(一)、概述
沉井下沉采用在沉井顶部放置两台W-1010型履带抓铲机,分别布置在侧墙一和支墩一、侧墙二和支墩二之间。抓铲机每台自重40t,吊装高度为10m,为中级起重工作,抓铲机支撑采用预先制作的钢活动平台并实现移动抓土。
(二)、施工工艺流程
钢制平台制作→钢制平台试验→钢梁安装→轨道及卷扬机安装→钢制平台安装→抓铲机吊装→抓铲机固定→抓铲机作业
(三)、吊装前施工准备
1、轨道和钢梁安装
轨道:轨道选用[18槽钢,每根长6m,开口向上,以内槽作滚道,槽宽160mm,槽深60mm,轨道固定利用预埋在沉井上的钢板焊接,预埋件间距为6m,轨道安放时先用水泥砂浆在沉井顶面找平,以利轨道放置平稳。轨道分四处布置,分别为侧墙一、支墩一和侧墙二、支墩二,长度方向为从后墙起至中墙一。固定时拉直线调整轨道平整度和保证轨道在一条直线上,轨距6400±5mm,接头处错缝<2mm,平整度<2mm。轨道调整完毕后,用φ32钢筋将井壁钢筋和槽钢焊接起来,~,在槽钢的两侧翼缘外边抹三角灰加固。为防止平台在轨道端部脱轨,在轨道的两端各焊接一个用20mm厚钢板制作的直角三角形卡挡,高250mm,另一条直角边长200mm,具体布置见附图。
钢梁: 用两根[40槽钢对扣拼装而成的箱形钢梁,钢梁上下加焊12mm厚钢板加强,用于支撑作业的移动式平台。为使轨道处于同一高程面,在中墙一上及延长的支墩墙上预留凹槽用于支设钢梁,在凹槽内预埋钢板以安装固定钢梁,轨道与钢梁焊接连接以增加抗弯刚度,所留缺口待二次浇筑支墩墙时浇筑补齐。
2、卷扬机选择及布置
(1)卷扬机选择
平台运行需克服轴承的摩擦力,车轮与轨道间的摩擦力等。
总摩阻力
β-附加阻力系数,β=;
P-平台自重和工作荷载, P=70+450=520KN;
μ-轴承滚动摩擦系数,μ=;
d-滚道直径,d=200mm;
f-行走轮滚动摩擦系数,f=;
D-行走轮直径,D=400mm;
,选用2t卷扬机进行驱动平台移动。
(2)卷扬机布置
每个平台移动配备两台2t卷扬机,共配备四台2t卷扬机。分别布置在前墙和后墙上,位于侧墙和支墩之间的中心位置上,卷扬机锚固采用φ28钢筋与沉井井壁φ32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保证牢固。平台移动时前后墙的卷扬机同时牵拉,以实现平台的随时制动。
3、钢制活动平台制作
钢制活动平台采用桁架结构,,,,×4m。制作时,为防止过大的焊接应力,采用分件制作,整体拼装的方式,分为纵向桁架、纵梁、横端梁、横梁、面板和行走轮等部分。
,,为主要承受弯矩的矩形桁架梁,上下弦杆、斜杆和竖杆均为[14槽钢,中间竖杆间距为1m,共设6空。主桁架下弦杆为两根[20槽钢并列,中间开档140mm,以便安装行走轮,上弦杆为两根[14槽钢,,竖杆和斜杆均为[14槽钢。顶部用4mm厚钢板满铺,钢板与骨架连接采用双面交叉间断焊接,在面板下面设5道纵梁和5道横梁,型材为└70×70×7mm角钢。每个平台在主桁架端部各安装2个行走轮,共8个行走轮,行走轮采用钢质起重机行走轮,直径400mm,轮宽120mm,每个行走轮安装两只416型轴承。最后在钢板上履带下部铺设枕木以分散抓铲机对平台的压力,并起防滑和减震作用。
4、钢制活动平台模拟试验
为保证抓铲机在井上钢制平台的操作安全,平台制作完成后,在地面上对钢制平台的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平台的承载力。
试验时在地面上根据轮轨间距预先铺设枕木,将轨道槽钢放置在枕木上并予以固定,平台用履带吊吊放在轨道上,使车轮受力,然后用槽钢和枕木搭设抓铲机上平台的轨道,抓铲机沿着轨道自行行驶到钢制平台上。
履带吊自重为40t,履带吊位于钢
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