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分析摘要为了规范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内容和形式,本文以法律角度对本院签订的医疗纠纷调解协议进行分析,强调要提高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认知,加强内容审查,正确认识法律效力,扩大适用范围。关键词医疗纠纷调解协议法律作者简介:韩惠泉,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质控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法、医院管理。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60-02医患调解是化解医疗纠纷的最直接的方式。规范的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不仅体现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有效避免再次纠纷或累诉。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整理,试从法律角度对协议的合规性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内容,维护患者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一、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定义、内容(一)定义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合同,它主要是医疗机构和患者及相关利害关系人之间为了解决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争议而经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后一致达成的一种合同。(二)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内容本院医疗纠纷调解协议内容主要是:甲方(医疗机构)、乙方(患者及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患者在院基本情况、治疗过程、患者现状、后续治疗情况;如患者死亡,乙方是否同意做尸检;甲方告知患者解决的方式、乙方自愿选择调解方式;给付金额与方式;违约责任;生效办法;双方签字盖章(乙方列有患者本人、父母、配偶、所有子女、委托代理人),后附证明材料或授权文件。(三)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分析评价的方法,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政策性文件,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二、存在的问题一份完整的医疗纠纷调解协议能全面了解医疗纠纷的主体、内容和处理结果。有瑕疵的调解协议会给医疗纠纷的处理留下隐患。从我院签订的部分调解协议可以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主体不适格与患者的关系一栏中,有“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其他关系人”的选项,而“直系亲属”这一选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词语,且与另一选项“法定监护人”有相互重叠之处。有些情况下,患者的相关亲属或其他关系人在签署协议时缺少委托代理关系证明,没有经过患者本人或者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的授权而签订的协议不能正常生效,属于效力待定合同。(二)缺少医疗过错鉴定依据在本院签订的调解协议中,患者一方主动进行医疗过错鉴定的只有1例。没有过错责任划分依据的调解从根源并不能彻底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争议。但是也应该看到,进行医疗过错鉴定的时间一般比较长,纠纷的当事人往往更倾向于快速解决金钱问题。(三)纠纷过程书写简单纠纷过程书写过于简单,没有附上诊疗经过、争议焦点,无法反映纠纷内容。(四)协议文书缺失有些医疗纠纷调解成功后,并没有填写正式的协议书,仅有补偿金额的欠条,缺少基本的医疗纠纷原始资料。三、建议(一),明确协议的主体谁才是协议的当事人?其中一方当事人毫无疑问是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难点在于如何明确对方当事人的范围。对医疗行为有争议的人有时候不仅仅是患者本人,也就是说医疗纠纷调解的对方当事人与诉讼法上的原告的范围是不同的,
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