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受损,而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疾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重建受损骨髓的造血功能。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要获得HLA相合的供髓十分困难,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我院血液科1996年7月至1997年11月试用体外扩增后的脐血造血细胞,对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44岁,平均22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18年,其中2例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部分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如雄激素、一叶新碱、654-2、左旋咪唑、环孢菌素A等,因疗效不佳或病情进一步加重而来院。平均Hb<40g/L,WBC<×109/L,Plt<20×109/L。治疗后平均Hb>95g/L,WBC>×109/L,Plt>50×109/L。20例中16例获显著疗效,2例病情改善,2例无效。2 治疗方法无菌条件下,采取正常健康产妇足月顺产儿脐带血在体外6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下培养1周,收集离心后加入人血白蛋白100mg/ml,为临床输注液[2]。每次输注250ml,输入细胞数为8×109~10×109。每天或隔天输注,共4~5次,输入细胞总数为35×109~45×109。患者在接受输注前5d开始用环磷酰胺10mg/(kg*d),连续5d。在输注前1d开始用环孢菌素A125~250mg/d,连续治疗10d。3 病室内消毒及预防感染的处理置病人住无菌消毒病室,病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1/d,每次30min。晨间护理后及晚饭前,用1∶1000BC-98高效消毒液各进行1次空气喷雾消毒,喷雾量为1ml/m3;室内门窗、桌椅、地面用1∶1000洁消净消毒擦洗、拖地,2/d;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患者入院时仔细进行全身检查有无隐匿的感染灶,如有感染灶给予及时治疗。因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用免疫抑制剂,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切实做好环境的消毒和患者自身感染的预防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输注时的护理进行输注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输入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2~3min,无反应后以120gtt/min的速度快速输入,30min内输完为好。为防止过敏反应,在输注前常规输入地塞米松5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或甲基强的松龙8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本组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器,防止干细胞粘附及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把保持病室的无菌环境及消毒制度的重要性、输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介绍,使其能积极配合。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及时更换内衣内裤,饭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指导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