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料]第三+说取业处品+ 清净道论.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资料]第三说取业处品_清净道论第三说取业处品_清净道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第三说取业处品_清净道论会员名:密码:加入收藏|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搜索|繁體首页经典总汇菩提文库会长推荐佛陀前生法界资讯了断生死闻思修了文艺博览首页?了断生死背景:阅读新闻清净道论第三说取业处品[日期:2006-05-21]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既以遵守此等头陀支成就少欲知足等之德而住立于此等清净戒中的人,当自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的语句中依于「心」的要目而修习三摩地(定),然而显示于这个偈中的定却如此简略,去认识其意义尚且不易,何况修习,所以必须详示定的修习法,这里先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定,什么是定的语义,什么是定的相、味、现起、足处,定有几种,什么是定的杂染,什么是净化,怎样修习,修定有什么功德,解答如下:一、什么是定定是什么,定有多种。如果一开头便作详细的解答,不但不能达到其说明的目的,反使更陷于混乱。为了这种关系,我仅说:善心一境性为定。二、什么是定的语义什么是定的语义,以等持之义为定。为什么名为等持呢,即对一所缘而平等的平正的保持与安置其心与心所;是以那法的威力而使心及心所平等平与不散乱不杂乱的住于一所缘中,便是等持。三、什么是定的相、味、现起、足处什么是定的相、味、现起、处,这里的定是以不散乱为(特)相,以消灭散乱为味(作用),以不散动为现起(现状),照「乐者之心而善等持」1的语句,故知乐为定的足处(近因)。四、定有几种定有几种,(一)先以不散乱的特相为一种。(二)(1)以近行、安止为二种;(2)以世间、出世间;(3)以有喜、无喜;(4)以乐俱、舍俱为二种。(三)(1)以下、中、上为三种;(2)以有寻、有伺等;(3)以善俱等;(4)以小、大、无量为三种。(四)(1)以苦行道迟通达等为四种;(2)以小小所缘等;(3)以四禅支;(4)以退分等;(5)以欲界等;(6)以优越等为四种。(五)于五法中以五禅支为五种。(一)(一法)此中的一种分的意义自易明了。(二)(二法)于四种分中:(1)(近行、安止)由六随念处与死念、止息随念、食厌想及四界善别等所得的心一境性,以及于安止定前的一境性为「近行定」2。据「初禅的遍作(准备),依无间缘为初禅的缘」3等的语句,而知遍作的无间以后的一境性为「安止定」。如是依近行与安止为二种。(2)(世间、出世间)第二种二法中:三界内的善心一境性为「世间定」。与圣道相应的一境性为「出世间定」。如是依近行与安止为二种。(3)(有善、无喜)第三种二法中:于四种法4中的初二禅及五种法中的初三禅的一境性为「有喜定」。于其余二禅的一境性为「无喜定」。而近行定则或为有喜,或为无喜。如是依有喜与无喜为二种。(4)(乐俱、舍俱)第四种二法中:于四种法中的初三禅及五种法中的初四禅的一境性为「乐俱定」。其余的为「舍俱定」。而近行定则或为乐俱、或为舍俱。如是依乐俱与舍俱为二种。(三)(三法)于四种中:(1)(下、中、上)第一种三法:刚才获得(的定)为「下」;不甚善修习(的定)为「中」;甚善修习而自在者(的定)为「上」。如是依下、中、上为三种。(2)(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于第二种三法中:初禅定与近行定共为「有寻有伺」5。于五种法中的第二禅定为「无寻唯伺」。如果他仅见寻的过患而不见伺的过患,但求舍断于寻而超越于初禅者,他则获得无寻唯伺定。有此差别,故这样说。于四种法中的第二等及五种法中的第三等的上三禅的一境性为「无寻无伺定」。如是依有寻有伺等为三种。(3)(喜俱、乐俱、舍俱)第三种三法:于四种三法:于四种法中的初二禅及五种法中的初三禅的一境性为「喜俱定」6。于彼等四种法及五种法的第三及第四禅的一境性为「乐定」。其余的为「舍俱定」。而近行定则为喜俱乐俱或为舍俱。如是依喜俱等为三种。(4)(小、大、无量)第四种三法:于近行地的一境性为「小定」。色界及无色界的善一境性「大定」。与圣道相应的一境性为「无量定」。如是依小大无量为三种。(四)(四法)六种之中:(1)(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于第一种四法:即为定的7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自最初的入定直至各禅的近行生起,(中间)继续(从事于)定的修习而称为「行道」。从近行以后直至安止所起的慧称为「通达」。这种行道对于有些人是苦的,,因诸盖等的障碍法的现行故为苦难;亦即修行不乐的意思。或对有些人没有障碍是乐的。通达亦对有些人是迟的,,钝的不得速起的;或者对有些人是速的,,不钝的而得速起的。其次再依1(适不适、2(破除障碍等的前行及3(安止善巧来解释:1(若人不适当的习行,对于他则为苦行道而迟通达;对于适当的

[资料]第三+说取业处品+ 清净道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9-1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