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何晏注:“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寻绎,反复推求。寻与燖通,即把凉的东西温一温。《左传·哀公十二年》:“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孔颖达疏引《仪礼·有司彻》郑玄注:“寻,温也。”引申为重申旧事。如《公羊传·成公二年》:“寻旧盟也。”即重温旧约之义。皇侃《论语义疏》引孙绰曰:“滞故则不能明新,希新则存故不笃,常人情也。唯心平秉一者,守故弥温,造新必通,斯可以为师者也。”朱熹《论语集注》:“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杨伯峻先生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并认为皇侃《义疏》以“温故”为“月无忘其所能”,“知新”为“日知其所亡”(《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亦通。以上几种解释均把“故”解释为旧知识,把“新”解释为新知识,把“师”解释为“人师”、“老师”。孔子是开创民间教育的第一人。此间,虽有郑国邓析传授诉讼知识,少正卯也聚徒讲课,但其规模、影响远非孔子。因此,从教育教学角度,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为温习旧知识,领略新知识,如此则可以当老师,是有道理的。1但是,须知,孔子开创的民间教育是个新事物,而他所充当的民间教师也是个新职业。因此,孔子所谓的“师”是否就一定是教师呢?如果我们打破教育教学这个比较狭隘的视野,从当时宏观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入手的话,也许会得出新的结论。孔子从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承继古代文化知识;二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施以间接影响;三是塑造学生群体完美人格品行;四是为刚出现的官僚对外培养新鲜血液。特别是最后一项,又似今天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先进于礼乐”,“后进于礼乐”(《论语·先进》)者,均可证也。因此,如何为官,如何施政,是孔子教学中不可或缺也是弟子热衷关切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学而时习之”成了理论学习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境地。孔子和弟子们从未讳言做官。“不仕无义”(《微子》);“天下有道则见”(出来做官)(《泰伯》);“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子张学干禄”,孔子以“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作答(《为政》),又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如果让我主持国政,一年取得小成绩,三年取得大成绩;“三年学,不至于谷(做官),不易得也”(《泰伯》,意谓学了三年还没做官,太少见了);“子贡问政”;“子张问政”;“季康子问政”(《颜渊》);“子路问政”;“仲弓为季氏宰,问为政”(《子路》);“子路问事君”(《宪问》);“颜渊问为邦”(《颜渊》);“子张问从政”(《尧曰》),等待,不胜枚举。孔子的弟子多次谈及自己的政治抱负。如(《先进》)载:子路说,我掌管“千乘之国”,三年可使百姓勇于战斗;冉求说,我管理六七千里的邦国,三年可百姓富足;公西赤说,我做一名管理“宗庙之事”的司仪,主持与外国的盟会。孔子对其弟子从政能力也多有评价。如《公冶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适用判例故事,才能当法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1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