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序言李岚清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当然,面对传统道德,我们应该注意分清什么是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华,什么是不能提倡的,甚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作为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各个道德领域中,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我们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格言,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传诵的特点。我国的古典文献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格言堪称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美德薪火相传的特有方式。本书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把那些较为通俗、易懂、易记,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格言,分“成年本”和“少年本”编汇成册,以求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当中广为传诵,这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为此,我应邀作序,表示支持。,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忠也。——《左传·昭公元年》,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不求富贵。——《礼记·儒行》,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陆游《病起书怀》,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宋史·岳飞列传》,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墨子·修身》!——《史记·陈涉世家》。——诸葛亮《诫外生书》,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后汉书·耿弇列传》,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不辱其身。——《论语·微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美德格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