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19、放飞蜻蜓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情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自由朗读、角色朗读、品读等方式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及时做出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蜻蜓的习性和特点。教师:1、教学课件。2、搜集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初步了解,质疑课题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可爱的动物吗?(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并板书:蜻蜓)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和认识。现在交流一下吧。(相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补充蜻蜓的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蜻蜓。)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同学们刚才提的几个问题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谈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想了解课文吗?快去读一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设计意图:学生自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带着问题或者思考学习。)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认读。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2)朗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一(1)捉蜻蜓二(2—10)谈蜻蜓三(11)放蜻蜓5、解题:过渡:同学们,我们的题目是“放飞蜻蜓”,是谁捉住的蜻蜓,最后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捉蜻蜓的情景。(2)默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他们是怎样的心情?(过渡:翠贞他们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要把蜻蜓“放飞”呢?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2、抄写课后的词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听写生字词: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设计意图:同位之间互相批改,订正错误。这样,既检查了字词,又落实了基础。)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翠贞他们好不容易地捉住了蜻蜓,但是最终放掉了蜻蜓,这都是因为陶行知的缘故,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学生回答。(板书:吃食尾巴眼睛)2、轻声读第2和第6自然段,用小圆圈画出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
三年级《放飞蜻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