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艺术特色《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史诗性的鸿篇巨制,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另外,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如安史之乱,如全军敢于在皇帝面前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等,都是忠于历史的写实。同时,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与幻景交错,如写杨贵妃的香魂不散,最终与李隆基在天宫团圆。这种奇特的构思,符合人们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人们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希望真善美永远不朽的心理,也是对因果报应论的一种升华。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不朽的艺术精品。浓厚的抒情性是《长生殿》的又一显著特点。作品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在第十八出《夜怨》中,当扬贵妃得知唐明皇夜宿翠华西阁,召梅妃侍寝时,“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怎生消受得了?她一方面对江采苹恨之入骨,暗暗发誓要予以报复:“唉,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另一方面,则从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