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原突围.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原突围第一阶段1946年6月26日至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分路突围主要情况如下:一、北路军:由李先念(中原军区司令)、王震(中原军区副司令)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第359旅、干部旅,共约一万人。1946年7月11日,鉴于国军追堵日急,为分散国军追堵兵力,北路军兵分为左右两翼行动。(一)左翼:李先念、郑位三(中原军区政委)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中原军区警卫团。8月2日到达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郑位三和陈少敏(中原局组织部部长)等化装离队,李先念率领部队开辟豫鄂陕根据地。担负后卫的第13旅39团在7月下旬与主力失散,后39团团长赵炳伦率1营与主力会合,旅政委杨焕民率3营于9月12日到达陕甘宁边区。(二)右翼:王震率领率领第359旅和干部旅(对外称第14旅)。7月27日,鉴于敌情严重,干部旅分散,一部随部队行动,一部化装转移,一部就地坚持。8月29日,王震率旅部、第718团和719团到达陕甘宁边区。9月1日徐国贤(359旅副旅长)率第717团到达陕甘宁边区,9月8日与旅主力会合。(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突围战斗中,伤亡100人,非战斗减员1650人)经过休整补充,于10月编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北路军此阶段伤亡1570人,非战斗减员1900人(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伤亡未计在内)。二、南路军:由王树声(中原军区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刘昌毅(第一纵队副司令)率领第一纵队第2、第3旅、第二纵队第15旅(欠第45团)共约9000人。7月24日,到达鄂西北地区,鉴于敌情严重,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部队分散,以武当山为中心开辟鄂西北根据地。主要分支部队下落:1、在强渡襄河时担负阻击掩护的第一纵队第3旅8团、第2旅6团(欠第1营)及纵队警卫团和机关人员一部约2500人,由第3旅旅长闵学胜率领,辗转北上,于8月初进入伏牛山区,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参加开辟豫鄂陕根据地。2、未能渡过襄河的第15旅旅部一部及43团一部约1000人在43团副团长吴茂金率领下几经转战,大部被打散,小部后与桐柏山区游击队会合。3、第二纵队第15旅(欠第45团)原计划掩护南路军过平汉路后即归建北路军,但因敌情严重无法实现,只得随南路军行动。到达鄂西北后改编为第三军区。9月上旬,又根据命令由王海山(旅长)和陈先瑞(政委)率领主力约1300人北上陕南,于9月24日到达陕南,加入开辟豫鄂陕根据地。4、由第2旅6团副团长孙宗林和营长罗金科率领的2营,作为闵学胜所部的后卫与主力失散,转战至大洪山地区,与坚持就地斗争的江汉支队(原江汉军区部队)会合,编为江汉支队第二大队。南路军此阶段伤亡1040人,非战斗减员950人。(南北两路为中原军区突围之主力,计划向西突围,先到达内乡、淅川、荆紫关地区,再从伏牛山地区越过陇海路,北渡黄河进入太岳解放区。如果计划不成,便在伏牛山区、秦岭地区打游击,或者先进四川再北上至甘肃创建甘南根据地,或者北上至陕甘宁边区,或者渡襄河至武当山地区创建根据地。)三、江汉军区部队:(一)突围部队:由罗厚福(江汉军区司令)、文敏生(江汉军区政委)率领约6000人。8月27日在鄂西北地区与王树声率领的南路军会合,共同参与开辟鄂西北根据地。(二)就地坚持部队:江汉军区第1团第1营以及京山、应城等县地方武装,组成江汉

中原突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