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5班邵伟华(20104342)2012年5月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曾有一位诗人说站在北京的街头,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东京、伦敦还是纽约。为什么?因为北京的现代化与这些城市已无异,丧失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味道,这样的北京已叫人不敢称为北京了。那么一个民族呢?从最直观的角度来区分一个民族,衣冠显然可以成为第一选择。那么何种衣冠才能象征我们华夏文明呢?华夏文化是认同整体性的,即“一”。从华夏文明的角度来看,华夏衣冠和华夏文明是一而不是二。用皮肤和血肉的关系形容华夏衣冠和华夏文明的关系并不为过,虎皮和虎躯的分离,虎便不再是虎;华夏衣冠和华夏文明的分离,华夏文明也不再是华夏文明。一、什么是华夏要说清楚为什么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华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又有《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两者都明确指出“华夏”源于华夏衣冠的华丽和华夏礼仪的完备,因此我们今天说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是符合实际的。儒家学者认为,一个人或民族,只要认同华夏文明、行华夏礼仪,即可作为华夏看待,这也就解释了后来的“华夏文明圈”一说。华夏文明最早起源于中原汉族地区,所以与汉族有关,但华夏并不等同于汉族。文明有传播性,在传播过程中,别的民族也可学习这种文明,学习到一定程度,积量变为质变,也可融合为华夏一员,而他的原有文化,如果不违背华夏的伦理道德原则,也可成为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二、华夏衣冠承载的华夏信仰华夏民族的服饰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是御寒遮体的衣服、追求漂亮时尚的服装。它承载了华夏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下面列举几点说明。1、上衣下裳制象征法天地上衣下裳制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征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释名释衣服》有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共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所以,领是交领右衽;袖是圆袂收祛,因而交领右衽也是象征了华夏文化的。2、深衣中体现的东方美德和自然信仰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礼记·深衣》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三、华夏衣冠走过的历史进程1、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轻轻的一句“垂衣裳而天下治”,却是一个艰辛的惊人之举。黄帝、尧、舜三位圣帝的垂衣裳之举让华夏走出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从此,礼仪、章服的概念开始深深镌刻到华夏二字之中。垂衣裳的“垂”字应该是制作、留传、传播的意思,黄帝、尧、舜这三位圣帝,在人间推广衣裳等服饰,人类始有衣裳服饰,始有伦理道德思想,始
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