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诗人们是怎么学写《黄鹤楼》的.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黄鹤楼》,奇就奇在它并不符合七律的韵律,却被一千多年来的诗人、文学家普遍认为是七律第一!一首不符合七律的诗,却被认为是七律第一,说明此诗必有极其精彩之处!加上李白本想题诗黄鹤楼,一看崔颢的诗,立刻扫兴不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更增加了此诗的名头。我觉得,《黄鹤楼》之所以是七律第一,主要是前四句太精彩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前三句连续出现三个“黄鹤”,而且全是叙述,却让人一点都不觉得繁冗与俗气,反而有水银泻地之感。第四句又由黄鹤引出了一个极为宏大的局面和感叹:“白云千载空悠悠”,实在是精彩之极。有了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高屋建瓴的这一句,剩下四句就很自然了。虽然后四句同样精彩,但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貌似平淡的前三句,以及第四句宏大而精彩的感发,实在是古今绝笔!李白虽然扫兴搁笔,但以他的天纵之才,自然不会服气。所以他后来模仿黄鹤楼写了两首诗。第一首《鹦鹉洲》如下: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暧,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第一句“鹦鹉来过吴江水”,已经比“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境界差得太远。起头如此,剩下的也就无法和《黄鹤楼》比了。大概李白自己都不满意,所以他又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第一句“凤凰台上凤凰游”,颇有仙气,好像比“鹦鹉来过吴江水”强点,后面几句也不错,确实比上一首好一些。但是最后一句“长安不见使人愁”突然提到了长安,实在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当然,很多人的解释是李白身在金陵,思念长安,想为国做事,并有前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做铺垫,也不算突兀。但我总认为这个感发还是过于牵强,所以李白虽然是诗仙,名气远超崔颢,但模仿《黄鹤楼》实在是不够成功。这里没有贬低李白的意思。李白的精彩诗篇很多,这两首如果是一般人写的,也算凑合,但和李白其他的诗篇相比就差多了,呵呵。李白写乐府诗、歌行、五绝、七绝都极为出色,唯独是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弱项。这是诗界早有的公论。那么,有没有模仿《黄鹤楼》很成功的呢?当然有。可惜人们一提就是李白,而忘掉了另一个大诗人:白居易。《黄鹤楼》和李白的名声都很大,如果连李白都不能模仿成功,谁又能成功呢?我相信,白居易在模仿《黄鹤楼》之前,已经对前人尤其是李白的“挫折”,早就想了很多。但是身为另一个大诗人,白居易实在手痒,不写几句这辈子似乎白过了。可是《黄鹤楼》实在精彩,李白的失败又是那么明显,他又该如何模仿呢?白居易的做法是:独辟蹊径!也就是说,不再写景,而是学习《黄鹤楼》的笔法,写别的内容!因为按照《黄鹤楼》的风格,写景色的高远苍凉,已经无人能超过崔颢。此时,何必东施效颦,在如此狭窄的领域和崔颢竞争呢?景色是《黄鹤楼》的表面内容,笔法才是《黄鹤楼》的精髓!而学习笔法,已经很难说是简单的模仿了,这是真正的创造!白居易和大诗人元稹(元九)是好朋友,两人生前曾多次唱和,写诗无数。在元稹去世十年后,早已名满天下的白居易,看到了元稹另一个好朋友卢贞的诗(以前他

大诗人们是怎么学写《黄鹤楼》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