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文化、和谐社会主义章有材料、论述题;
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章有辨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 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化?
a.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b.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七大)】
它的三个表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内容: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