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有一项很重要的检查――超声心动图。通过这项检查,医生不仅可以“看见”您的心脏结构是否有异常以及心脏血流的方向,还能了解您的心脏功能状况。为什么超声心动图有这么神奇的功能呢?就让我们从超声波说起……一、超声波的发现拉扎罗・斯帕拉捷(LazzaroSpallanzani)是意大利科学家,他在研究失去视觉的蝙蝠如何飞行时发现,塞住蝙蝠的耳朵后,蝙蝠很快丧失了飞行能力。从此揭开了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捕捉目标的秘密。此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终于弄清楚:蝙蝠在飞行时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直线传播,一旦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蝙蝠的耳朵接收了这种返回来的高频声波,帮助它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引导飞行。科学家们将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波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000Hz时,我们就听不到了。因此,科学家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正是超声波。二、多普勒的故事多普勒(ChristianjohannDoppler)是奥地利的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842年的一天,39岁的多普勒路过铁路时恰逢一列火车从身旁飞驰而过,他发现火车从远处驶近时,汽笛声音越来越响,音调也变得更高;火车从近处驶向远方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是由于声音振源(运动中的火车)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测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与振源频率不同,这就是频移现象。对于观测者而言,声源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变高。当声源远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音调的变化与声源、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三、超声与医学的关系超声波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回声与原声波的差异产生图像,超声波经物体反射后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物体的形状特性有关,可根据反射波确定物体的外形。1880年,Curie兄弟发现石英一类非对称性晶体物质具有压电效应,即在电的作用下通过自身变化可以充当声波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这些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1937年,Dussik兄弟将上述发现(超声)用于诊断脑肿瘤。从此,超声开始在医学领域应用。20世纪50年代,瑞典学者艾德勒在应用超声诊断心脏病方面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而超声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四、什么是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和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探查心脏和大血管,以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组无创检查方法,其所记录的心脏活动曲线被命名为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是利用超声波检查心脏并记录回波信息。用于超声心动图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1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五、超声心动图的种类超声心动图主要包括3大类。。其用探头固定地对着心脏的某一部位,由于心脏规律性地收缩和舒张,所以心脏的各层组织与探头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显示屏上呈现出随心脏的搏动而上下摆动的一系列亮点。当扫描线从左到右匀速移动时,上下摆动的亮点便横向展开,呈现出心动周期内心脏各层
超声心动图是怎么回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