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黄禹康“书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像乌儿没有翅膀。书,如同人们吸取的空气、水分、阳光一样重要。”这是我早年读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录下的一段名言。没想到这段话后来竞成了我人生择业的重要标准。大学毕业后,面对社会种种职业,我选择了汇百家文书于一库的档案文书这个职业。在多年的档案文书工作与业余读书中,我悟出了不少“效果好、收获大”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最大的体会和感受就是在“勤”字上下功夫。是勤读。勤读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俗话说的好:勤天下无难事。”上下几千年,纵横五大洲,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之所以有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敏锐目光,有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博大胸怀,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超群智慧,究其原因都离不开勤奋读书。三国时曹操一生勤奋读书,戎马倥偬中仍手不释卷,他除撰写了业已失传的<孟德新书>外,还注释了<孙子兵法》。勤奋读书和实践是他文治武功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世纪伟人毛泽东无论是在长征的马背上还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学习从不问断,他认真通读马列著作和古代文学经典,终于成为杰出的军事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再看当今世界成功的几位商界精英,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以书为伴。例如,电脑业两位巨头比尔·盖茨和安德鲁·葛鲁夫不久前便公开表示,要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一些令人激动的新事物,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成长。为此,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每天晚上都在网络上调阅第二天即将出版的大型报刊的电子版,力求比别人早一步获悉新信息。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台湾知识界最近流行一种“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他们甚至认为,读书可以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读书,实在是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面对改革开放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新形势,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新时代,唯有勤奋读书学习,方能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知识老人对勤奋读书的人一向慷慨无私,而对华而不实的人只给皮毛,对无所用心的懒汉则是一毛不拔。二是勤问。所谓学问,就是既学又问。人非圣贤,不可能~读就懂,在学习中总会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读书之人不耻下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勤学勤问。光学不问,只做了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人们常说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里的“口到”就包含了读书要多问的道理。爱迪生,这位世界发明史上的神奇人物,以罕见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维普资讯 0多种发明,被人们称为“世界发明大王”。其实,这位“世界发明大王”成才的关键就是敢于跨越雷池提问被老师认为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为什么2+4=67”、“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他不喜欢死记硬背、原搬照抄老师讲过的东西,而是用自己别出心裁的方法来提出问题。清代学者郑板桥十分赞同学习提问,他说:“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惑释然,精理进露。”由此可见,读书学习贵在勤问。当然,勤问,不能仅仅局限于师长,要敢于真诚地向同仁、晚辈请教。三是勤思。思是读书的关键,是获得真知灼见和成功的桥梁。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讲,“俯而读,仰而思“,是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