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信息安全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第一讲信息化与我国信息化建设第二讲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第三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第四讲信息安全及其常见技术第五讲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第一讲信息化与我国信息化建设一、信息化概念二、国家信息化三、信息化建设一、信息化概念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我国关于信息化的表述主要有三:1、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2、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3、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根据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个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生产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3)生产方式: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4)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7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确保信息安全)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与信息安全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