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研究》的读书笔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是不应该不知道汤因比的。而知道汤因比的人,又是最应该研读汤因比鼎鼎大名的鸿篇巨制《历史研究》的。汤因比,英国人,1889年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母亲萨拉·汤因比是一名历史学家。他的叔伯老阿诺德·汤因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另一位叔伯佩·汤因比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使汤因比接受了完善的古典教育。他称“希腊、罗马的语言、艺术、历史乃至时代精神气质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后希腊时代西欧的文化对我的影响”。青年时,汤因比已经成为一名希腊史、罗马史专家。1914年一战爆发,汤因比在给学生讲授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领悟到:我们在当时的世界上所感受的经验,修昔底德在他所处的世界中早已经历过了。他深感有必要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1920年,汤因比萌生了撰写一部宏观性多卷本《历史研究》的念头。1921年他拟出大纲,1934年完成前三卷,到1961年最后一卷付梓,1972年由他手订的节录本出版,前后历经几十年,可以说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在这部巨著中,他对近6000年来人类历史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从而发展了文明形态史观,汤因比也因此书成为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宏观结构体系。他在该书自序中这样说:“我试图把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换言之,即从世界性的角度去看待它”。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做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继承”。汤因比继承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学”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文明”|汤因比摒弃了以前的研究世界史狭隘的国别视角,而代之以更宽泛的“文明”概念。他认为,历史研究中最小的单位不应是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个文明形态。他认为文明是一种带“文化相对论”色彩的存在。从这一论点出发,他总结概括人类历史上的26个文明形态: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可分为拜占庭文明和俄罗斯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它与伊朗文明可合并为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它可分为中国文明和朝鲜—日本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古代墨西哥文明、育加丹文明、玛雅文明以及5个停滞的文明: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奥斯曼文明。他认为,上述文明之间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就像几代人的生命延续。例如,古代希腊文明的母体是爱琴文明,而子体则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他的这一观点反映了一部分文明演进的进程,但是世界各地的文明演进又要比这复杂得多。他将中华文明分为远东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将秦汉和隋唐两帝国分属两种不同的文明,则是不恰当的。后来他在“重新思考”中承认了错误,认识到中华帝国从秦到清是一脉相承的,贯穿历史的就是中华文明中的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农本经济,官僚结构以及士大夫文化等文明精髓。中国文明不存在自东汉亡后经历过渡期而进入一个新文明这一假设,这一反映了汤因比对中国历史认识的不足。二、一切文明在哲学上都是同时代和同等价值的。汤因比认为,历史最长的文明形态也不过6000多年,而整个人类历史少说也有3

《历史研究》的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