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1911中国辛亥年晚清事件篇之六辛亥革命导入100周年纪念2011导入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广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特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是什么?同盟会同盟会的性质总理【孙中山】评议部【汪精卫】司法部【邓家彦】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诞生使中国民主革命有个指导中心。执行部【黄兴】中国同盟会东京成立大会()报纸刊物报名刊行时间出版地刊名刊行时间出版地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中国旬报1900—1901香港苏报1903上海开智报1900—1901横滨国民日日报1903上海国民报1901东京俄事警闻1903—1904上海政艺通报1902—1906上海檀山新报1903—1907檀香山游学译编1902—1903东京俚语日报1903—1904长沙大陆1902—1905上海世界公益报1903—1904香港女报1902—1903上海警钟日报1904—1905上海湖北学生界1903东京大同日报1904—1912旧金山直说1903东京图南日报1904—1906新加坡浙江潮1903—1904东京广东日报1904—1905香港江苏1903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报刊一览呜呼!我中国今日欲摆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学说内容如何对应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同盟会同盟会舆论支持论战展开的必然性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曾对孙中山的主张表示好感,并一度接近孙中山,但遭到其师康有为的强烈反对,后梁启超拿了孙中山的信去美国檀香山,在檀香山对兴中会的会员进行拉拢,甚至在加拿大和美国遍设保皇会分会。注:革命派——孙中山;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同盟会同盟会舆论支持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改良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革命派: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派反对土地均地权。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同盟会同盟会武装起义没有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就没有武昌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中山】“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叶建-辛亥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