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伯克霍夫认为: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安全表示“免于危险”或“没有危险”的状态。是不会引起死亡、职业病、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一种状态。国家标准(GB/T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三同时”和“四不放过”原则分别是?(1)安全生产方针1952年: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1958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6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三同时:198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重申: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就生产与安全“三同时”原则(3)四不放过:我国在处理伤亡事故时提出的处理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在安全上的意义?(1)特性:因果性、偶然性、潜伏性、(2)意义: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强调,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链锁中断,从而预防伤害事故发生。?海因里希的因果链锁、轨迹交叉论、?什么是“3E”措施?(1)原则:事故原因主要包含技术原因、教育原因、管理原因但方面,采取相应防止对策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措施(三级教育厂级、车间、岗位)、安全管理措施(2)3E: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措施又称为“3E”措施,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三个方面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第二章防火与防爆⒈燃烧“三要素”?什么是燃烧“四面体”?充要条件燃烧燃料与氧化剂在空间激烈的发生发热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1)三要素:氧化剂、燃料、点火源(2)四面体:氧化剂、燃料、点火源、连锁反应不受抑制充要条件外加热可燃物质氧或助燃剂合理配比火源要有一定的强度反应释放足够能量维持燃烧⒉燃烧的类型及过程?燃烧机理是什么?(1)类型:闪燃、着火、自燃(2)燃烧的过程根据可燃物的性质有所不同①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的热量,便能燃烧,其燃烧速度很快。②可燃液体:首先发生蒸发,在火源作用下,然后蒸汽/氧化分解,进行燃烧。③可燃固体:简单物质:如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然后蒸发、燃烧。复杂物质:在受热时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其蒸汽着火燃烧。(3)机理:用连锁反应理论来解释燃烧机理。连锁反应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都由3个阶段组成,即链的引发、链的传递和链的终止。 ⒊闪燃、闪点、自燃、自燃点、着火、着火点、氧指数、最小点火能量、最小氧气浓度?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瞬间的燃烧。原因液体蒸发速度小于燃烧速度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饱和蒸气压越大,其闪点越低自燃:可燃物质不需要接触火源便能着火的自发燃烧现象。自燃点:可燃物质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着火:在氧化剂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与明火接触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以后仍能保持燃烧的现象。着火点:又叫燃点,是指可燃物质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汽、助燃剂气体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并能持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氧指数:即临界氧浓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维持固体材料进行有焰燃烧的在O2-N2系统中最低氧气浓度(v%)小于22易燃材料22~27可燃,大于27难燃。最小点火能量:引起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着火所需的最小能量最小氧气浓度: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能发生燃烧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百分比⒋闪点、自燃点值测量的影响因素?(1)影响闪点:点火源大小与点火源离液面的距离、加热速率、试样的均匀度、试样的纯度、测试的容器、大气压力的影响。(2)影响自燃点::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当混合物的比例符合该物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式时,其自燃点最低。:容器的直径、材质以及表面的物理状态对自燃点都有影响。
化工安全与环保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